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朝搶劫案”重審為何仍不能令人信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2 11:41:32  


 
  如果跳開技術細節,還可以看到更多的疑問。曾經有報道說,“王朝搶劫案”在前期審理過程中,主審法官本來持無罪的觀點,並打算親自核實有關證據,但就在這個過程中,主審法官突然換人了。這樣的變動無關法律,似乎只與“觀點”有關。那麼,究竟是什麼方面、依據什麼樣的動機對法官予以更換呢?這與法院在36處“瑕疵”上所做的兩次判決又有什麼關係?這不僅讓人想到,案件背後或許有更複雜的因素。

  而最重要的問題是,王朝在上訴中所提到的刑訊逼供問題,在重審中沒有任何提及。刑訊逼供是此案引發公眾關注的焦點,刑訊逼供是否存在,與該案審判的公正與否密切相關。偵辦此案的公安機關如果確實存在刑訊逼供的問題,則不僅案件能否成立是個疑問,有關辦案人員也應該受到法辦。對這樣一個利害攸關的問題,公訴機關的補充證據未有提及,法院重審也完全忽略。無論這種遮掩是出於何種考慮,它都必然會將重審置於一團迷霧之中。

  還有一點需要提出的是,案件重審尚未贏得社會的信服,有關部門的自我表揚卻已經開始,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公開透明成亮點”,“難能可貴的坦誠與透明”,“高度負責和嚴格公正”等,這些說法雖然經當地媒體傳達出來,卻讓人感到有關部門急於表功的傾向。要知道,司法公信力來自於案件辦理的質量,而不是其他。如果司法機關真的做到了嚴格執法、公正審判,為何在多年來的審理中都沒有發現36處“瑕疵”,直到該案被李剛牽扯出來,才發現渾身都是毛病呢?自我反省和嚴格檢視還沒有深入,刑訊逼供問題還被擱置,就已經高調讚揚重審的質量,這反映的恰恰是司法不自信。

  一樁再普通不過的刑事案子,卻被搞得如此撲朔迷離、一波三折,個中緣由實在頗費思量。而在這種不乏離奇的過程中,不僅當事人的命運被完全改變,公眾對法律的信心也在悄然流失。這樣的代價,讓“王朝搶劫案”在司法實踐中顯得有幾分沉重。沒有人知道那個名叫王朝的年輕人究竟是否真的搶劫了,也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司法機關付出的代價能以何種方式挽回。真相或許還在路上,公正與正義也還是一種期待。(時間:9月11日 來源:北京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