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剛涉嫌逼供案:疑雲密布真相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2 11:35:41  


圖為王朝的母親,開庭當天未獲准進入法庭旁聽。
  9月9日凌晨零點40分,曾經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的河北“王朝案”在保定市北市區法院重審宣判,以入室搶劫罪判處王朝有期徒刑13年,這一判決結果和此前王朝案的二審判決保持一致。而此前一直堅持王朝無罪的母親楊惠賢則表示“一定上訴”。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有必要回看本案的來龍去脈。2006年8月11日上午,保定市北市區華電生活小區發生一起入室搶劫案,經3個月偵查,北市區警方鎖定石家莊人王朝是此案的疑犯。2007年12月,北市區法院一審認定王朝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13年,並處罰金2萬元,剝奪政治權利三年。王朝不服,提出上訴,二審維持原判。王朝連續三次申訴,經河北省高院提審,發現本案14處疑點,其中甚至包括被告人沒有作案時間這樣的驚悚“瑕疵”。2010年11月22日,該案被河北省高院發回重審。2011年3月,《新京報》刊發題為《一樁沒有作案時間的搶劫案》的長篇報道,引發各界關注。 

  在這幾個來回的司法程序中,太多的詭異細節支撐並印證著公眾的疑惑,即便是在重審判決連夜做出之後,各方依然堅持各自的判斷:長達14個小時的庭審,沒有一條證據得到控辯雙方共同認可;控方雖然承認“此前所取證據存在36個瑕疵”,但卻堅持認為“瑕疵不能掩蓋證據的真實性”。但作為關鍵性定罪證據的諸項內容,到目前為止並未能排除所有的合理懷疑,在這一基礎上對控方證據的悉數認定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辯方證據顯示,有多名證人能夠證明被告人王朝並不在案發城市,但在相同證人為警方出具的證明材料中,卻出現了指向性截然相反的證言,而最終控方出具的證人證言均被法院采信。這樣的司法現象在中國並不鮮見,控辯雙方的不對等地位幾乎貫穿整個刑事司法程序的始終,揮之不去。證人為警方出具的證明材料中,多次使用了“記不清”、“有可能”等模糊的詞匯,與給辯方出具證據措辭上的確定性形成極大反差。但就是靠著這幾份“有可能”、“記不清”的證人證言,竟然可以據此推翻具備法律效力的關鍵書證,而這份被推翻的書證所指向的,恰恰又是案發時間這樣關鍵的問題。前後矛盾、無法互相印證並形成證據鏈條的各類修來改去的證據裡,還足以尋得到真相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