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及時透明披露航班延誤信息:有木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7 20:44:29  


  15日北京一家報紙報道稱,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日前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在日常航班正常工作中,延誤超過2小時的航班,空管部門必須優先安排飛機起飛,並確保已關艙門的航班在30分鐘內起飛。該消息傳出後新浪微博上轉發和評論的已超過68萬條。不過據記者核實,新華社記者並未對民航局領導進行專題採訪,而是綜合報道了民航局上報中央的一份“創先爭優活動”材料。這份材料中提到的“飛機關艙門後30分鐘內起飛”只是作為今後民航局工作努力的一部分,而非明確的實施規定。

  儘管如此,近年來飛機晚點問題日益普遍。根據中消協公布的數據,去年航空運輸服務投訴量同比上升89.3%,居投訴增幅首位。而航空公司事發過程中不解釋,事後推諉扯皮,甚至濫用職權報警刁難、威脅乘客的事件時有發生。乘客因航空公司及機場發布信息不透明,導致情緒激動,採取過激行為的情況同樣也對航空飛行和機場秩序帶來不利影響。7月14日由深圳飛往北京的一個航班因天氣原因被延誤至次日。乘客因得不到確切起飛時間情緒激動,隨後航空公司報警,最終導致警察與乘客發生衝突,警察被打,乘客被拘。但事件前後,承擔運輸義務的航空公司卻始終沒有出面給消費者一個說法。

  記者認為,由於飛機作為運輸工具的特殊性、複雜性和對安全要求高的特點,天氣狀況及流量控制等是飛機安全飛行的必要因素,只要在第一時間公開、透明、真實披露延誤信息,會得到絕大多數乘客的理解。但如果一些航空公司由於自身工作不到位,卻推到天氣、流量控制上,卻是不能接受的。有網友明確表示,現在科技發達了,目的地城市天氣到底如何,電話一打,微博一發全知道,航空公司再以這樣的借口來忽悠乘客,只會讓航空公司失信,讓消費者失望。

  從目前的情況看,飛機頻頻延誤導致的糾紛,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人為因素。但關鍵一點,不能讓乘客成為無辜的受害者。一方面,民航局應加快完善航班延誤信息透明化、可信化發布制度,真正做到取信乘客,便利乘客。另一方面,切實做好相關規章制度的落實。今年7月初,民航華北局局長劉雪鬆明確表示,航空公司不能把延誤的矛盾從地面推到飛機上,機場也不能把延誤後的服務矛盾都推給航空公司,不能明知延誤仍正常上客並關艙門。但這些會議精神如何體現在制度上,體現在落實上,仍是考驗民航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關鍵。最後,由於近年來我國民航事業發展迅猛,原有的航路管理等思路已明顯滯後於現實需要,如何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為民航增加更多的航線和空域,將是緩解民航“醫患衝突”的根本性出路。(時間:8月16日 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