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關上機艙門 必須打開“安全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7 20:40:37  


  近來,國內某些航空公司不約而同地上演了類似的表演:旅客正慶幸準時登機時,等到關上艙門,空中小姐又溫柔地告訴旅客,由於空中流量控制或天氣等等原因,航班將推遲起飛。為此,8月13日,民航局副局長稱日常航班正常工作中延誤超過2小時的航班,空管部門必須優先安排飛機起飛,已關艙門的航班須在30分鐘內起飛。

  提前“關艙門”只是航空公司耍的一個技倆,企圖以此來規避航班誤點而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因為,根據國際慣例,飛機關上艙門就不算延誤,航空公司當然也就不需要賠付。即便遇到航班延誤,航空公司也總是想找借口,解釋的原因常是一刻三變。本來,乘客選擇雲端上出行,付出了昂貴票價,卻沒有享受到優質的服務,性價比落差,失落感增強。航空公司頻頻使用此類小伎倆,被乘客識破,不僅信譽掃地,為乘客服務的承諾和形象也蕩然無存。

  我們知道,國家民航局出台“關艙門的30分鐘內起飛”規定,意在提高飛機的正點率。但是,作為乘客,不僅希望能及時關上艙門,正點起飛,還更希望安全落地。航空公司就不能為了“多拉快跑”,“帶病”飛行,把安全隱患帶到天上,而必須把問題解決在地面,解決在關艙門之前。而“30分鐘內必須起飛”更像是行政命令,如果得不到航空公司的理解和配合,搞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採取遲關艙門來消極應對,只會讓命令打折,讓乘客的權益受到傷害。

  對此,最好的做法還是要航空部門正視自身問題,提升服務質量,尊重每一位乘客,與乘客之間建立共信,不糊弄乘客,不製造“即將起飛”的假象。即使不得不延誤,也應對乘客做好解釋和安撫工作,及時公布航班信息,積極履行賠償義務,而不是敷衍回避,推諉扯皮,抱著“愛坐不坐”的態度。(時間:8月16日 來源:華聲在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