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熊玠:蛻變中的中美關係
──透視“終統”後果及對胡錦濤訪美的期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2 17:59:14  



  美國學界教研國際政治的知名學者中,在對中國之崛起當以何種心情期待,很多人也有類似的大幅度轉變。五年前,芝加哥大學名教授約翰.密爾顯墨,在他出版的一本《世界大國政治之悲劇》巨著,還認為美國未來的威脅與挑釁將來自中國的崛起。所以他主張在中國崛起尚未完成以前,美國應先下手為強把它打下去。後來他又在《國際事務學刊》發表宏文,作出同樣論調。一時起得相當迴響。可是,跟他持相反觀點的學者,亦逐漸露面。原先在美國丹佛大學任教而被澳洲國立大學重金禮聘挖去的彼得.樊納思教授,在《亞太國際關係學刊》(二OO一年第二期)發表一篇文章。指出中國(如日本一樣)並未抗衡美國的霸權;認為基於這個事實,西方國際政治學所奉為圭臬的『實力』與『權力均衡』理論,均證實無法解釋。言下之意,即中國崛起,並不一定會走西方新秀爭霸之舊途。 

  亦有更多其他學者觀察中國之興起,發覺其在國際上表現,確實與西方國際關係史上新興強權的表現不一樣。所以引發有很多文章出現,質疑傳統爭霸理論;還提出應如何修正西方對中國崛起的期待與思維。譬如在加州大學聖地耶哥校園任教的大衛.雷克教授,就在一篇學理文章提出一個新理論。認為美國不須處處用權力鬥爭來提防中國之崛起。如果美國作為世界的霸主,能同時注意建立其道德權威(authority) 的話,當可贏得崛起後中國之附和;而不須處處擔心中國之興起將不利於己。另外,當年曾與『權力過渡理論』 (PowerTransition Theory) 大師歐甘思基教授合作過的現任加州科雷笀研究院大學教授的桔色.庫革勒 (Jacek Kugler),在今年初發表一篇權威文章。認為中國之崛起,不應該被視為一定是國際衝突之新源頭。相反地,如果 (美國) 對國際權力之轉移,妥為處理與應付,未嘗不可促成與其他強權大國(指崛起的中國)相互合作並共同締造世界大同之盛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主流學者逐漸已有人公開認為台獨運動已在消沉中。譬如在今年三月期的外交事務學刊,就載有波士頓學院Robert S. Ross教授的一篇文章闡述這個觀點。列舉民進黨在台灣一連串選舉敗北,連陳水扁二OO四贏得第二任都是靠兩顆子彈幫的忙。 同時也提起美國國務院二OO五年九月的對華政策檢討報告,其中僅輕描淡寫地提到台灣三句話。足證美國對民進黨領導下的台灣已無何癡想。 

  胡布會主要議題分析 

  這些學者的闡述,為美國鼓勵中國扮演一個『負責任』大國提供了理論基礎。所以四月底胡錦濤國事訪美之舉,是在這種美政府與學界對中國思維蛻變的背景下進行的。我們也應該以這樣的背景來期待及分析胡主席訪美之意義與可能的成果。 

  目前所知,胡錦濤四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之行,行程仍仿去年因為美國卡特裡納巨風災害而取消的原安排給胡主席訪美的路線。即洛杉磯、華盛頓 、紐黑汶(耶魯大學) 三個大點。在白宮與布什總統磋商的題目大概有四。最主要是美中兩國間的戰略關係,其次是貿易、人權、以及核擴散問題(指朝鮮與伊朗;特別是伊朗)。為利於討論計,第四點可以歸納於第一點。故得三點。茲簡析如下: 

  (甲) 美中兩國的戰略關係。既是美國官方與學界對中國的看法有如此之蛻變,這次的峰會可以預料不會有劍拔弩張的抗衡氣氛。何況美國在約束陳水扁『廢統』上失敗後,難免有靦腆之情所以會益加通融客氣。至於台灣問題,除了對共同制約陳水扁一點將重申共識以外,大概不會佔太多時間。另外,據知美國很多人已看好馬英九會在二OO八年台灣總統大選中當選。所以,甚至在制約陳水扁(注意: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已不用『陳總統』而直呼其名曰『陳水扁』)問題上,也無須著墨太多。所以美中戰略關係的課題,會佔很多成份。除了如何導使朝鮮回到六國會議桌上、以及逼使伊朗放棄其將恢復提煉高級核料的恫嚇 ( 如果美國將伊朗問題帶到聯合國安理會並促使安理會作出制裁的話 )以外,還有在中日衝突上美國該扮演如何的角色;中國對“上海合作組織”的中亞成員要將美國驅趕出中亞的空軍基地究竟持什麼立場;以及中國在世界扶貧努力上能產生何等作用與貢獻;再加對東南亞及東亞在海運上愈來愈重要的海運通道,能起多少護衛作用等等。除此之外,美國進來在東南亞“東協”(大陸譯作“東盟”)各成員國間,似乎甚不得人緣。最近在該地區召開的“東亞高峰會議”美國也被排除其外。但有中國的積極參加。布胡相會,美方亦可能提出自己懷疑此次東亞高峰會議背後所代表的,是否有將美國勢力踢出東亞地區之意圖,以及中國的立場何如,提出真誠的咨詢。當然布什總統也會趁機就美國與印度關係異常的發展作相當解釋。美中的戰略關係,也涉及對全球能源供應問題的共同立場與對策。另外,繼續兩國間在反恐問題上(包括在東南亞反恐與反海盜之奮鬥)共同步伐協調,也將是戰略合作的部份。當然還有其他戰略合作項目,但以上各點,堪稱其熒熒大者。 

  (乙) 貿易問題。由於『廢統』鬧劇已令美國對台灣態度轉變(已如上述)。至少從美國來看,台灣相形之下已不是往日的中美間的絆腳石。而最近美國統計其去年的外貿,發現其總赤字為七千二百六十億美元,其中近四分之一 (二千零二十億)是和中國貿易的赤字。國會又在大聲嚷嚷,指控布什總統沒有克盡全力以對付。為了應付新一輪的國會壓力,布什政府也招架不住。最近公佈了一篇長達二十九頁對美中貿易『從頭至腳』徹底檢討的報告。美國貿易代表(相當於貿易部長) 波德曼已在其屬下成立了一個『對華貿易執行工作小組』。所以,這次布胡峰會最大的困難,恐怕將由以往棘手的台灣問題轉為貿易平衡的煩惱。最尖端的恐怕當推智慧產權的問題。除了中國對民間各種侵犯美國智慧產權管制不力之問題,還有就是這點給了人家鑽空中國疏於執行世貿組織義務之口實。美國會再次翻人民幣應昇值的老賬。不過,對於人民幣是否由中方故意壓低百分之四十的指控,中國很可以指出:如果中美貿易中美方的龐大赤字僅是由於人民幣價值偏低的話,既然人民幣是與美金掛鉤,那麼,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人民幣也應該有同樣過低百分之四十的優勢;那麼中國和所有國家的貿易均豈不應有同樣的順差?可是,事實上中國跟很多國家的貿易是中國的逆差。這又將何以解釋呢?但是,至於中國對美國智識產權侵權的問題,沒有這麼容易解釋過去。 

  (丙) 人權問題。雖然人權是個歷久不休的老問題,也不是中國釋放一兩個異議份子就能滿足美國的。但今年的重點,恐怕要牽涉到宗教自由。第一,共和黨的美國總統,與共和黨的國會多數,幕後均是宗教右派(Religious Right)的大力支持。再加,有宵小份子故意歪曲誇大中國壓迫基督教,還有的要藉故買聖經送往中國之理由到處募捐,因而不惜羅織中國迫害基督教之故事。再加新近羅馬教皇,欽點香港陳日君主教昇等為負責中國地區的紅衣主教。中國警告以宗教不得干涉內政,引起了美國天主教的高度不滿,認為中國太過敏感。所以,今年的布胡峰會,人權問題的焦點將集中在宗教自由問題上。

  對胡錦濤訪美的期待 

  美國一般人對來訪的中國領導人,總覺有過於拘束不夠接近美國群眾之感。所以,故有友華人士希望除了到耶魯大學演講外,還能有機會上美國電視接受一次記者招待會方式的訪問,即席回答記者問題。雖是有可能遭遇敏感問題,但這樣作可以朔造胡主席『親民』與『清明』的形像,起得促進中美關係、開創新天地與新境界之功。這和只去耶魯大學演講不同。耶魯大學的聽眾畢竟仍是美國的少數精英,並非群眾。中國大陸對台灣政策的『胡四點』 其中一點是要寄望台灣大眾。那麼對美關係,似乎也可以廣為寄望美國大眾。別低估了美國大眾,因為他們可以影響他們的國會議員。 

  這些友華人士指出美國人並不希望胡主席將中國說成十全十美。只要胡主席出現在美國媒體的熒幕上,已經贏了。即使談吐間胡主席表達中國的苦衷,也將會贏得大多數美國人的同情與讚揚。因為美國人要見到的是一個真的活的中國領導人與他們見面,縱使是只限於熒幕上。如能這樣塑造一個『親民』的中國國家主席的形像,比什麼均更能起得粉碎『中國威脅論』的效果。現在美國對中國的觀念與思維正在蛻變,已如上述。胡主席如能再加以『親民』的元首外交出現,那對兩國關係幸甚;對世界和平幸甚。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4月號,總第100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