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訪李允傑:兩岸應思考“民族一中”論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7 00:26:36  


李允傑:兩岸應思考發展「民族一中」新論述。(中評社 李仲維攝)
   中評社台北1月27日電(記者 李仲維專訪)台灣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副教授、國民黨智庫財政金融組顧問李允傑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既然台灣在未來的兩岸談判中,難以迴避“一中”問題,因此兩岸應該思考發展“民族一中”的新論述,努力尋求未來自由、民主、均富的一中。

  李允傑認為,在實現“民族一中”的過渡階段,兩岸維持“一中各表”的默契,是建立政治互信的最佳方式。

  李允傑表示,影響2009年兩岸關係最關鍵的,就是“胡六點”,中共治國一向是由上而下制訂治國路線,在對台政策方面,由於關係到中國的民族主義,因此從鄧小平以來就是主張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他認為,“胡六點”在大的主軸和框架沒有改變,但是在說法上更加彈性,包裝得也更軟性。

  李允傑指出,“胡六點”當中提及兩岸對立是由於中國的內戰所遺留下的政治對立,不涉及國體和政體的改變,這個說法是否隱含模糊的空間?未來可能會有一中、兩個政權?也就是台北政權和北京政權可以進行對等談判?但他認為,大陸本身的期望,並無意改變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主軸。

  李允傑說,要解讀“胡六點”,有兩個關鍵點,第一是“一中原則”用詞相當凸顯,第二是為何選在這個時間點?去年3月馬英九當選以來,北京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之後兩岸進入蜜月期,讓兩岸有擱置爭議、先經濟後政治的共識,兩岸近來幾乎只講擱置爭議,很少再講一中原則,但是在“胡六點”當中,一個中國出現8次,和平統一出現13次,92共識出現2次,顯然這是自馬蕭當選以來的重要轉折。

  至於轉折形成的原因,李允傑認為有兩點,第一是兩岸在蜜月期時,有先經濟、後政治的共識,但隨著兩岸三通,馬英九多次在國際媒體表達台灣國際空間和撤飛彈的問題,馬英九想要藉兩岸關係改善的氛圍,進一步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如此可以證明從兩岸和解走向活路外交,是一條可行的途徑,對馬政府有加分的作用。但北京認為,這兩個問題都涉及兩岸主權與政治定位,既然台灣要提出來,大陸也無法迴避,乾脆就一籃子來處理。

  李允傑認為,“胡六點”顯現了北京的態度,顯示北京願意處理台灣的國際空間和軍事互信的問題,但不願意如馬政府所期望的繞過政治談判,直接對馬政府讓步。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臺灣焦點人物專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