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搭上中法關系的賭博,法國人可能輸得一塌塗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1 15:15:59  


  作者:呂昭斌(推薦) 安徽池州 記者

   < 美國成功戲耍法國:中國應獲歐洲走向發言權!>這篇文章下載於鳳凰網,作者,封立鶴/四代重殲。看後非常佩服,對薩科齊敢冒破壞中法、中歐關系之大不韙執意會晤達賴的深層原因分析心服口服,原來,背後有老美的影子。以下為文章全文,特向貴社推薦。 

  與上個世紀法國對台軍售時相比,中國的實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作為國際政治舞台上日益重要的參與者,中國手上可以打的牌也越來越多。輕視中國的存在,對法國來說,結果只能是災難性的。然而,法國人確實無視了中國的憤怒。  

  薩科齊會見達賴這一事實,無論他本人及法國政府說得有多麼純粹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騙不了薩科齊自己,更騙不了中國。中國是這一事件的必然受害者,國家核心利益受到傷害。達賴作為受到激勵的“分裂走狗”,當然也能够趾高氣揚一番,卻很難找到什麼更實質化的利益。法國是促成這一事件的決定性政治力量。這一選擇的背後,至少有法國方面認同的利益。要麼是對薩科齊本人,要麼是對法國。只是,并不能保證法國認為的利益就一定是確實的,能够拿到手的。政治鬥爭的賭博性也是客觀的。 

  中法關系受到嚴重損害,這是薩科齊會見達賴之前完全能够想像到的。除非足够重大的利益,否則也的確很難理解薩科齊的舉動。僅僅用薩科齊愚蠢這一主觀判斷,確實很難說明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薩科齊會見達賴時具有雙重身份,不僅僅法國總統,還是歐盟輪值主席。中歐關系也因此被牽扯進來了,顯而易見的便是中國方面主動推遲了第十一次中歐領導人峰會。這種政治分歧隨後擴張到了經濟領域,在法國的推波助瀾下,歐洲和法國分別對中國的商品施加了懲罰措施。歐洲內部是有分歧的,但薩科齊確實成功挑動了歐洲人固有的傲慢與偏見,聲稱要讓中國認識到歐洲做什麼中國沒有資格指手畫腳——哪怕事涉中國的主權及領土完整。 

  挑動中歐矛盾,也不可能給薩科齊或者法國政府帶來明顯的直接利益。他個人以及他所領導的法國都受到了不少批評。有媒體認為,薩科齊是把歐洲綁架在了對華戰車上。 

  縱觀薩科齊執政後法國政府及其本人的言行,特別是08年的表現,其實是連貫的。在這樣一個連貫的政治行為背後,如果沒有掩藏著一定的實際利益,那是難以理解的。一次可以說是心血來潮,但是很多次呢?只能是處心積慮了。 

  法國在大多數時候都被當作中歐關系的表率存在,薩科齊直接導致了中法關系的受損,連帶地導致了中歐關系受損。僅僅是中法關系受損,還很難看出端倪來,但是中歐關系的受損,受益方就呼之欲出了。 

  中國和歐洲集團都是世界多極化的重要參與者。在一超多強的基本國際政治格局之下,中國和歐洲集團原本應該相互配合,成為反霸權道路上的合作者。在希拉克-施羅德時代,確實出現過這樣的蜜月期。可是隨著法德領導人的更替,這種默契已經不再存在了。薩科齊影響的不僅僅是中法關系或者中歐關系,還包括了世界多極化進程中可能的合作。美國顯然是最大的受益方。無論是構建單極世界還是為可能的多極世界做准備,這樣一個局面都有利於美國的。 

  薩科齊致力於營造一個對美國有利的局面,理由只可能是他認為他或者法國能够從美國那裡獲得某種巨大的利益補償。再聯系法國極力返回北約軍事體系內等行為,更支持了上述觀點。當然,這裡排除了薩科齊是美國間諜的這種可能性。如果這種極其微小的可能性成為現實,那只能是法蘭西永遠無法抹殺的恥辱。  

  從德法兩國領導人更替之後,攜手合作的局面就被打破了。最為明顯的標志就是兩國領導人一前一後到訪美國,仿佛朝聖一般覲見了小布什。  

  薩科齊一直在與默克爾競爭,為此他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構建地中海聯盟時,薩科齊最初的願望就是排除掉德國,單方面對地中海沿岸國家施加影響力。別人也不是傻子,最後薩科齊的陰謀部分破產了。可是僅次一例,就足以說明薩科齊做歐洲領袖的決心有多強烈。  

  德國領導人的更替在法國領導之前,因此德美關系的改善也在法國之前。默克爾的投降又讓薩科齊從執政伊始就站在一個極其尷尬的位置上。扛不住壓力的薩科齊最終選擇了妥協,這并不讓人意外。在最初的妥協中,薩科齊是一個被動者,是默克爾的短視首先導致了法德協作局面的崩潰。  

  不得不承認,美國在伊拉克戰爭時的強勢摧毀了德法新一代領導人構建一個抗衡美國的強勢一體化歐洲的信心。如果金融危機更早一些暴露出面,局面或許就不會像今天這樣。  

  法德之間,并不存在不可彌補的實力差距。共同構建一個強勢的一體化歐洲是他們最理想的結果。當這一宏偉的理想在美國的強勢之下不得不放棄之後,德國和法國先後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即構建一個對美國威脅不大的弱勢一體化歐洲,以此來獲得美國的支持。  

  所謂的弱勢一體化歐洲,就是單核心歐洲。單核心為什麼是弱勢一體化的歐洲呢?因為法國和德國的實力相差不大,所以無論誰成為了單核心,都必然面臨著巨大的牽制。而且由於實力的接近,核心的地位也不是穩固的,不可替代的。甚至有可能出現一個無足輕重的歐洲。同樣是由於實力接近,法國和德國為了取得優勢地位,將很難拒絕外力的引入。這個外力,當然就是對歐洲區域有重大影響的美國。 

  單核心弱勢一體化歐洲與雙核心強勢一體化歐洲之間的天差地別不用細說,根本無法同日而語。即便如此,與現在看來已經虛無縹緲的雙核心強勢一體化歐洲比起來,單核心弱勢一體化歐洲仍然是短視政客所必然的選擇。他們的政治眼光不足以讓他們看到雙核心強勢一體化歐洲的未來。  

  中國最終成為了單核心弱勢一體化歐洲的犧牲品。歐洲的一體化是歷史趨勢,美國無法阻擋。可是,美國對歐洲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在這一過程中擁有推舉核心國家的能力。中國則失去了原本牽制美國的價值。默克爾和薩科齊會見達賴的利益及膽量都由此而來。 

  很難猜測美國背後對於法國究竟有什麼樣的許諾,以至於讓法國人能做得如此出格,在涉及到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一再挑釁。  

  即便如此,法國成為歐洲的核心仍然很不樂觀。畢竟,無論美國有怎麼樣的承諾,至少承諾在當前還沒有成為現實。也就是說,這個利益是不確定的。由美國的利益來看,德國更容易讓歐洲成為一個局限於歐洲的歐洲。法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一旦獲得一體化歐洲的主導權,必然會更大程度上在全球範圍內挑戰美國的利益。更何況,一個在全球仍然有很多海外領地的國家與一個沒有任何海外領地的國家,挑戰美國利益的能力及欲望上的差別都是顯而易見的。恐怕默克爾之初正是認准了這一點,才堅決地放棄了雙核心強勢一體化歐洲。  

  難以想象,薩科齊是如何認定美國一定會履行幕後的承諾。或者說,薩科齊從來沒有得到過承諾,他只是在向美國人表達出雄雞對魚鷹的“順從”,以期得到美國人的賞賜。中國自古就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一說,當美國人滿意薩科齊對中法關系及中歐關系的破壞之後,當薩科齊及其領導的法國失去利用價值之後,不知道又將是怎麼的局面。  

  在美國不高明得過分而薩科齊又不愚蠢得過分的前提下,有一種比較合理的推測。美國方面通過某種途徑向法國方面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如果薩科齊不按照美國的思路去做,美國就將支持德國成為單核心弱勢一體化歐洲的核心。而法國按照美國的思路去做的話,美國則有可能改變初衷轉而支持法國。那也就是說,美國什麼也沒有做就是補償了法國損害中法關系丟失的利益。而默克爾的放棄又將法國人逼到了絕路上。在如此猜想下,薩科齊的行為才是基本符合邏輯的。  

  美國人這一手確實也不錯,置身事外,孤立中國同時又何嘗不是孤立了歐洲。對於這個幕後黑手,中國有點無可奈何。不得不承認,中國在歐洲未來走向上,缺少足够的發言權,這是我們應該著力爭取的。畢竟,一體化歐洲作為未來世界重要一極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有決定性的轉變。只嘆薩科齊怕是終將竹籃打水一場空。至少現在看來,這樣一場搭上中法關系的賭博,最後很有可能讓法國人輸得一塌塗地。(封立鶴/四代重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