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恣意“消費”孔子是糟蹋文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8 09:33:50  


資料圖:去年,“孔子和平獎”被象征性地頒給一個小女孩。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電/《日本新華僑報》10月17日載文《恣意“消費”孔子是糟蹋文明》,摘要如下:

  孔子是聞名世界的中國聖人,這塊古老的文化品牌如今越發靚麗,在政治、商業等領域頻頻亮相,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最近被中國政府叫停的兩個打著孔子名義的“和平獎”。上個月,中國叫停了“孔子和平獎”,但緊接著有關機構又高調啟動“孔子世界和平獎”,孰料沒幾天功夫這個大獎也被叫停,據稱該獎“未向上級報批”,如同鬧劇一般,令人唏噓。

  設立“和平獎”呼喚“讓世界充滿愛”,大方向沒錯。問題是該大獎是否應該設?在“未向上級報批”背後暴露了什麼?委實令人擔憂。據報道,“孔子和平獎”去年選在了諾貝爾和平頒獎禮的前一天頒發,由此引起國際輿論關注與爭議。這說明,“孔子和平獎”是與諾貝爾和平獎打對台的,企圖消解其負面政治影響。在某種程度上說,設立孔子“和平獎”是賭氣之舉,也是一廂情願。

  在當今用實力說話的世界,西方仍占有政治話語權,用“中國製造”的孔子“世界和平獎”,抗衡諾貝爾獎,不僅頗為草率,而且效果極其有限,甚至適得其反。

  孔子雖是世界公認的偉大思想家之一,中國的文化符號,但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更多地方與科學、民主時代的東西兼容性並不高,與“和平”也沒有太大關聯。況且孔子在歷史上也不是和平傳播者,甚至是一個“複辟”者的代表,他周游列國傳授“六藝”多少還與軍事及戰爭有關。“孔聖人”豈能搖身一變,成了當今和平的象徵和標誌?這未免有些滑稽,讓國人乃至全世界看了笑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