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青島 一百年前的遠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3 00:06:45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曾有人問:“如果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如何分辨它是否發達?”

  龍應台說:“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3個小時。如果你撐著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濕卻不肮臟,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發現積水盈足,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

  如果用龍應台的標準衡量,那麼青島在100年前就進入先進行列。

  1898年德國殖民軍登陸青島,立志要把這個只有2萬人口的漁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樣板城市。當他們調集了當時德國一流的城市規劃專家和建築設計師來到青島,按照19世紀末歐洲最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實地勘察設計,形成了青島的城建規劃。17年後,戰敗的德國人給日本人,留下了一座號稱“東方瑞士”的現代化城市。其中,極具現代意識的城市下水管網,讓100年後的青島人依舊受益。

  在青島的老城區,光滑的馬牙石鋪成的道路旁,被踩得斑駁的“古力蓋”,烏黑發亮。我們仍然能看到德國人留下的“古力”。古力是德語“Gully”的音譯,意思是指帶有可供人出入井蓋兒的地下雨污水坑道。這些古力蓋中心,大都有一個“K”,“K”代表“KIAUTSCHOU”,意指膠澳。

  對於在暴雨前接連失守的都市,青島德式排水,對今天有哪些經驗可資借鑒?一批近年來整理的德占領時期檔案,揭示了其中的奧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