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許信良萬言書 促藍綠共組大聯合政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2 14:47:17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今天發表萬言書“台灣現在怎麼辦?”。(中評社 鄒麗泳攝)
  中評社台北4月12日電(記者 鄒麗泳)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發表“台灣現在怎麼辦?”萬言書記者會。許信良指出,台灣有機會和港澳以及中國大陸建立像歐盟一樣的“經濟共同體”。在過去20年,中國大陸每年經濟成長接近10%;未來10年,也可望繼續維持這樣的高度成長。如果在未來10年台灣也可以有這樣的高度成長,台灣的一切財經難題自可迎刃而解。

  許信良指出,他這篇文章總共花了10天時間,不眠不休撰寫,希望給馬英九能夠慎重考慮,民進黨先前主張召開國是會議,假如馬英九不組織藍綠“大聯合政府”,馬英九未來3年一定是一事無成,喪失政治動能。

  他強調,要實現這樣的經濟利益,台灣不可能不和對岸作政治接觸、進行政治對話、甚至達成某種雙方都可接受的政治諒解。

  以下是“台灣現在怎麼辦?”全文:

  2013是多事之年

  不管13是否真的是不吉利的數字,對於台灣,2013卻註定是多事之年。

  糾纏十多年的核四興廢,終於走到最後攤牌的時刻。

  削減近千萬企業雇員以及上百萬國家雇員退休保障的年金修法,就在今年要在“國會”表決。

  攸關當下和長遠經濟衰振的兩岸和台美經貿談判,成敗就看今年。

  對這三大問題的答案,台灣內部一直存在高度爭議。加上經濟成長的長期停滯以及社會貧富的兩極分化又早已造成人心浮動。如果說2013的台灣正面臨山雨欲來的險峻情勢,絕非危言聳聽。

  引領台灣安渡可以預見的狂風暴雨,迎接風雨過後的麗日晴天,需要高瞻遠矚、雄才大略的國家領導人。不幸,坐落在凱達格蘭大道盡頭那座宏偉建築的當今主人,並不是這種人!

  在這個時候,悲嘆和咒罵都是台灣消受不起的奢侈和浪費。真正關心台灣的人,應該嚴肅地共同思考、共同面對:台灣現在怎麼辦?

  台灣不能冒核安風險

  反對核四的最簡單、最核心、也最不可妥協的論點,就是台灣冒不起即使只有千萬分之一的核事故風險。這一種千萬人都能深刻感受的憂慮,馬英九或許從來不曾有過;否則,很難理解他對續建核四的堅持。

  福島事件之後,核四興廢的爭論其實就應該落幕,因為再也沒有人會天真地相信對核電絕對安全的任何保證。核電安全牽涉到的是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這是高於一切其他價值的基本人權。十七、十八世紀的民主思想家,甚至認為對這項基本人權的威脅,足以構成用革命手段推翻政府的正當理由。反核四人們的強烈不安和憤懣,正是近代西方革命人權主張的當代台灣版註腳。

  理解馬政府何以堅持續建核四的另一種更壞的情境,就是馬政府已經成為台電利益集團的政治俘虜,或者比這還壞的的一種情境,就是整個國民黨政權本來就是台電利益集團的共生結構。

  台電從來就是獨佔性的龐大公營企業。台電的總資產高達新台幣一兆八千多億元。台電一年的預算,超過“中央政府”總預算的三分之一。台電用於採購的預算,一年超過新台幣四千億元。想一想曾經曝光的軍購弊案,再想一想金額比軍購大得多的台電採購可能涉及的不法利益,能不讓人不寒而慄?

  關於台電的採購弊端以及台電如何利用金錢收買輿論、學者、專家、政客,“監察院”有不少調查報告,媒體也有不少內幕報道。可以想見,被披露的只是冰山一角。

  相對於反核四論述的義正辭嚴,理證俱全,馬政府對核四的辯護就顯得理屈辭窮,甚至硬拗硬掰。電價和經濟豈能與生命和財產等量齊觀?最近,連停建違憲之說也被祭出來了。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回應得很好:“這只是馬政府不想停建核四的托辭。如果馬政府願意停建核四,只要提請“立法院”同意,就沒有所謂違反行政、立法分際的違憲問題。”

  當年,國民黨控制的“立法院”不可能支持民進黨提出的停建核四政策;現在,馬政府要“立法院”同意核四停建,套一句陳水扁當年的口頭禪,“真有這麼難嗎?”

  結論應該非常清楚:核四非停建不可。所以民調以及309遊行都明確支持這個結論。江宜樺聰明反被聰明誤,以為可以用反核四公投,技術擊敗反核四訴求,想不到反而激起勢不可擋的反核四海嘯。江宜樺是走定了,馬英九呢?也要跟著沉淪嗎?

  馬英九不要跟著沉淪

  所以,現在核四的問題,不是興廢的問題,而是善後的問題。已經投下去的三千多億經費都讓它歸零嗎?當然不是!針對這個問題,大概也沒有比蔡英文主席提出的更具體務實的建議:讓原來的核四廠改建成天然氣發電廠。

  電力當然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不可否認,對過去一甲子的台灣經濟發展,台電曾經有過卓越的貢獻。在風雨中搶修電路管線的台電工作人員所表現的高度敬業精神,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記憶中非常感人的圖像。但是,現在掌控台電的利益集團,因為不擇手段堅持續建核四,已經讓台電成為人民的公敵;因為經營不善,不斷提高電價,已經讓台電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障礙。所以,現在必須做善後處理的,不僅是核四電廠,而且是台電整體。

  台電的總負債高達新台幣1兆6千700億元,資產減去負債,所剩不足2000億元。台電的資本額3300億元,累積虧損已達2015億元。去年一年的虧損就超過600億元。繼續這樣虧損下去,不出幾年,台電必定破產!

  沒有任何道理要台灣人民繼續支持以更高的電價,挽救早已不被信任的即將破產的台電!

  現在是認真面對解構台電的時候!

  電業自由化不是洪水猛獸,而是大多數工業先進國家的經濟現實。阻礙台灣走向電業自由化,也正是台電利益集團眾多罪過中的一項罪過。

  由於長期根深蒂固的壟斷,解構台電當然不可能一步完成。可以先成立一個獨立的委員會,接管台電。再把輸配電和發電分開,輸配電和核一、核二、核三仍由台電經營,其他電廠則完全開放民營。台電可以把標售電廠的所得,部分用於償還債務,部分撥作非核基金,用以處理核電除役的善後。獨“立委”員會的組成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反核人士,一則監管現有核電廠的日常運作,一則確保非核家園能於2025年前完全實現。

  不必擔心廢核之後的電力供給,也不必擔心廢核會讓電價飆漲。反核人士正確指出,台灣的備載電量比實際用電需求高出很多。何況,台灣的再生能源還有大幅的成長空間。

  台灣擁有非常良好的風力和太陽能的天然條件。這個領域的民間企業也已經累積足夠的發展經驗。現在,陸上風力發電的成本,已經和燃煤相差無幾。太陽能發電的成本,隨著技術的進步,在2025年之前也會大幅降低。過去,由於台電的刻意壓抑,這兩項發電占台灣發電總量的比例微乎其微。只要有完全開放的,自由公平的投資環境,讓風力和太陽能的發電潛力充分發揮,不但足以彌補廢核之後的電力供給,而且還可以讓這項產業成為台灣未來重要的新興產業。

  或許在一些時候,經濟不是一個國家的最重要問題;但是,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國家,經濟都絕對是重要問題。

  在現在的台灣,非核的重要性當然高於經濟,雖然非核未必不利於經濟;但是,非核之外,最必須被重視、最必須被關切的,還是經濟。

  台灣現在的經濟處境,就像1990年代以後的日本,正陷入長期難解的成長停滯。

  在日本,過去二十年被稱為“失落的二十年”。

  台灣陷入失落十年

  從1960到1980的20年,日本的經濟成長平均每年高達7.5%。整個1980年代,日本還有每年平均3.2%的經濟成長。日本因此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在過去20年,日本經濟的年平均成長率只有1%。在這期間,雖然失業率沒有顯著增高,但是,有2000多萬企業正式雇員降為缺少保障的、待遇變低的非典型勞工。

  從1981到2000的20年,台灣的經濟一直維持高度成長,年平均成長率甚至高過1980年以前的日本,極為接近10%。這就是台灣非常自豪的“經濟奇蹟”。2001年以後卻一蹶不振。發生政黨輪替的2001以及2008二年,竟出現負成長。2001以後的10年,台灣經濟的年平均成長率只有3%;去年的成長率還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

  另外還有幾項數字,也可以佐證台灣經濟的成長停滯:
  
  從2001到2010,平均每年物價上漲不到1%。

  2010年的受雇員工實質平均薪資45161元,低於2001年的46771元。

  平均失業率從1990年代的2%跳到2000年代的4.4%。

  比上面這些數字更能反映現在台灣經濟的真實情況,是人民對政府施政的直接感受。

  民調顯示台灣人民對馬英九的不滿意度超過70%,而滿意度則曾經跌到13%。

  應對這樣的經濟困境,正確的政府政策必須要能有效突破停滯、增進成長。凱因斯學派的經濟學者因此主張,除了“中央銀行”在金融政策上要儘量降低利率和儘量寬鬆貨幣以外,政府部門在財政政策上也要大量增加支出,全力對抗緊縮。
這正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大陸,在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之後,立即採取並延續至今的對策。

  2008年11月以來,美國聯儲局實施三次量化寬鬆,釋出資金超過1兆4千億美元。第三次量化寬鬆還在進行中,每月繼續買進400億美元有抵押品的有價證券。聯儲局也明白表示,要維持接近零利率的低利率政策到2015年。

  2008年10月3日,在共和黨小布什“總統”執政的最後階段,美國國會通過了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紓困計劃”。這項計劃的資金主要被用來購買受到金融海嘯重創的“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和汽車工業的股份,充裕它們的營運資金,避免它們走向破產。

  為了刺激受金融海嘯拖累而虛弱不振的美國經濟,2009年2月,剛上任的奧巴馬總統又立即推動“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這項法案允許美國政府動支7800億美元,用來提振景氣,增加就業。

  相較於美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應對全球金融海嘯的快速和積極也不遑多讓。在2008年,中國人民銀行在兩個月內降息三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也在2008年11月9日,宣布一項為期兩年金額高達4兆人民幣的刺激經濟計劃。這些資金主要用於基礎建設和社會福利。4兆人民幣相當於當時中國大陸一年生產總值的16%。

  美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採取的這些措施,都產生立竿見影的功效。美國的經濟不僅因此避免了一次可能發生的嚴重蕭條,而且景氣還從2010年開始緩步上揚。而中國大陸的經濟,則不僅在全球衰退的2009年一枝獨秀,成功達成總產值成長“保8”的目標,而且進出口貿易總額也在2010年成長22.5%。

  日本起死回生

  捲土從來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經過多年的沉思反省,終於找到了“日本回來”之路。去年11月,他開出復興日本經濟的猛藥,帶領自民黨從新贏回政權,他自己也再度擔任首相。他的藥方,所謂“安倍經濟學”,其實就是凱因斯學派的經濟學者的主張。他強力要求“日本銀行”採取無限量寬鬆政策,直到通貨膨脹率上升2%。他也大量舉債增加政府支出,不在意日本國債總額本來就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200%。他期待他的藥方,對內可以促進消費,活絡內需市場;對外可以貶值日幣,恢復外銷強勢。

  儘管評估這劑猛藥的最後成敗為時尚早,一些有利的跡象已經出現。從去年11月到現在,日幣對美金的貶值超過20%,反映日本股市的“日經指數”的漲幅則超過40%。安倍首相也因此享有日本政治領袖長年不敢夢想的超過70%的民意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台灣綠營輿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