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許信良萬言書 促藍綠共組大聯合政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2 14:47:17  


 
  談判自由貿易協議的最後阻力,可能來自不穩定的兩岸關係。

  如果中國大陸不同意,台灣不可能完成簽署任何有意義的自由貿易協議。但是,由於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身分,不涉及中國大陸忌諱的國家定位,而且,中國大陸本身也積極對外建立自由貿易區關係,中國大陸沒有正當理由公開不同意台灣對外簽署自由貿易協議。

  即使如此,所有可能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對象,都不可能完全不在意中國大陸的態度。所以,不穩定的兩岸關係,還是可能成為台灣對外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阻力。

  在第一個任期,馬英九唯一可被稱道的政績,就是改善兩岸關係。但是,在剛開始不久的第二個任期,由於莫名其妙地一再公開宣示不作政治接觸、不進行政治對話、不會簽署和平協議,而且,莫名其妙地任用極不適當的處理兩岸關係的新人,未來的兩岸關係仍然存在極大變數。

  預定在今年完成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和“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是觀察兩岸關係是否真正穩定的重要指標。

  馬政府最近大力推銷五海一空“經濟自由示範區”的提議,不禁讓人懷疑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是否出了問題。

  經濟自由示範區愚不可及

  如果兩岸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全面實現貨品自由貿易,經濟自由示範區豈不是多此一舉?

  經濟自由示範區是愚不可及的政策設計,是馬政府執政團隊思想落伍的最好證明。台灣內部需要一國兩制嗎?台灣內部需要國中之國嗎?在經濟全球化也經成為全球穩固機制的21世紀10年代,居然還有人想在台灣推動30年前改革開放初期在中國大陸實施的“經濟特區”,真是匪夷所思!

  再者,自由貿易協議談判的意義,是要用本身的開放,換取別人的開放。經濟自由示範區的設置,是不與人談判,單方面對別人讓利,單方面對別人開放,單方面放棄要求別人開放的籌碼。很難想像會有這樣的執政團隊!

  台灣朝野都必須清醒地理解:無論基於經濟利益,無論基於安全戰略,兩岸關係對台灣的重要都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對外關係。

  台灣對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大陸市場的出口,占台灣出口比重超過40%。這個比重超過對美國、東盟、和歐盟出口的總和。

  中國大陸已經開始和韓國、日本認真談判自由貿易協議。如果兩岸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進程落後於大陸和韓日,對未來台灣經濟的打擊不堪設想。

  台灣有機會和港澳以及中國大陸建立像歐盟一樣的“經濟共同體”。在過去20年,中國大陸每年經濟成長接近10%;未來10年,也可望繼續維持這樣的高度成長。如果在未來10年台灣也可以有這樣的高度成長,台灣的一切財經難題自可迎刃而解。

  當然,要實現這樣的經濟利益,台灣不可能不和對岸作政治接觸、進行政治對話、甚至達成某種雙方都可接受的政治諒解。

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發展進程突然出現的迷惑,或許源於錯誤解讀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

  不要錯誤解讀

  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絕不是冷戰時代的復活,更不是對中國大陸的圍堵。在全球體制之下,美國和中國大陸的共同利益,遠遠大過衝突的利益。亞洲再平衡戰略的最終目的,不但不是要孤立中國大陸,反而是要把中國大陸更緊密地鑲嵌在全球體制之中,盡更大的大國責任。

  如果台灣主觀地、自以為是地選邊站,那是大錯特錯。因為事實上無邊可選,無邊可站。

  更緊密的兩岸關係,可以強化全球體制,只會贏得更多祝福,不會帶來任何敵視。而更強固的全球體制,則更能保障台灣基本政治現狀的維持。

  在日韓貨幣競相貶值的當下,太穩定的台幣匯率當然不利於擴張外銷。台灣的外銷產業也一直希望能有更具彈性的台幣匯率政策。

  但是,這不能責怪“中央銀行”彭淮南總裁。

  台灣有超過4000億美元的外匯準備。

  台灣有超過10兆台幣的閒置資金。

  在這樣強勢的金融條件之下,誰能讓台幣貶值?!

  事實上,彭淮南在“中央銀行”所做的努力,絕大部分是阻止台幣升值,而不是阻止台幣貶值。

  除非政府大量舉債花錢,像現在日本的安倍政府,否則,要讓台幣貶值是很難的。

  台灣現在怎麼辦?

  台灣需要更多彭淮南

  台灣現在需要更多像彭淮南那樣的好官!

  像“中央銀行”那樣管理那麼大的財富,有那麼大的決策權力,它的決策又影響那麼深廣的獨立機構,有像彭淮南那樣能力和人格都可以完全被信賴的領導人,真是台灣的大幸。

  所以說是大幸,因為並不存在任何機制,可以確保這樣的機構找到這樣的人。

  台電需要彭淮南。中油需要彭淮南。所有政府可以派任董事長的事業機構都需要彭淮南。所以,建立可以找到彭淮南的機制,就是台灣現在必須立即辦的大事。

  這樣的大事,其實也不難辦。

  “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

  如果由像張忠謀、施振榮這一層級的元老企業家組成遴選委員會,會找不到經營管理的千里馬嗎?

  從長遠看,尋找和培養行政體系的千里馬,更是台灣長治久安的根本。

  二十年前,李光耀先生就好心地指出,台灣的文官水準落後新加坡二十年。

  又蹉跎了二十年,現在是急起直追的時候了!

  文官體制要改革

  可以效法英國的制度,單獨辦理高級文官的考試。只讓大學應屆畢業生報考,只錄取極少數最優秀的考生。錄取者經過嚴格的訓練和嚴密的考察,只分發到中央部會,保證快速升遷,保證高薪待遇,最後成為政府的高級文官,成為國家政策的重要制定者和執行者。

  從這種體系出身的高級文官,有獨立的任用、考核、和升遷體系,不受民選政治首長的絲毫干預。他們的最高首長兼任“內閣”秘書長,薪資高過首相,全權指揮整個文官體系。

  為了確保行政中立,高級文官不得參加政治黨派,不得參與政治活動,不得發表政治意見,不得轉任政務官或參與任何競選。

  有了這樣一個由一流人才作為中流砥柱組成的中央行政團隊,就不必太在意政治的紛紛擾擾。

  台灣現在怎麼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台灣現在需要新的政治動能。

  身陷重重危機的馬英九,如果現在不能創造新的政治動能,未來三年註定一事無成。

  大聯合政府提供政治動能

  唯一的機會,是仿效1966年的西德榜樣,組織藍綠共治的大聯合政府。

  台灣現在的政治處境,和1966年的西德,頗多類似。當時的西德也有國家定位的煩惱,也有對外政策的困惱,也有社會分裂的煎熬。

  西德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英法在德國的佔領區所組成,並不是完整的主權國家。西德人也並不心甘情願接受當時被分裂的德國現狀。

  1960年代,正是東西冷戰的高峰年代。西德應該堅決站在美國一邊,對抗包括東德在內的共產集團,還是應該對自己的同胞以及近鄰伸出友誼之手,在西德的政黨之間激烈爭辯。

  1960年代也是西方反越戰的學生運動進入高潮的年代。這個運動帶動西德的年輕學生激烈對抗親美的西德政府。

  1966年的西德,也遭受經濟衰退的痛苦。

  這樣的情境讓當時西德的執政黨,基督教民主黨和基督教社會黨,決定和最大的反對黨社會民主黨,建立在“國會”擁有超過90%席次的大聯合政府。

  這個大聯合政府逐漸復甦了西德的經濟,也逐漸恢復了西德的秩序。

  擔任大聯合政府副總理並兼任“外交部長”的社會民主黨黨魁布蘭德,開始推動他的東進政策。1969年,他成為西德總理。1970年12月,他到波蘭首都華沙,向被納粹殘害的波蘭人紀念碑下跪致歉。“布蘭德跪下了,但是,德國站起來了。”成為傳誦至今的佳話。

  站起來的,豈只德國?下跪的布蘭德也因此上昇成為世界歷史的巨人!

  現在,對抗和否定的歷史遺緒還頑強地主宰台灣的政黨關係,只有共同承擔和共享利害,台灣的政黨才有可能推動台灣急需的重大改革。大聯合政府是台灣必須走過的歷史階段,不管這個階段是長是短。

  如果“總統”、“國會”、政黨都不能回應這個階段的台灣歷史要求,都不願動或者不能動,那又怎麼辦?

  那就只能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台灣人民能容許自己一年又一年地活在不安之中嗎?
  台灣人民能容許自己一年又一年地活在無助之中嗎?
  台灣人民能容許自己一年又一年地陷入更深的苦難之中嗎?

  當面臨真正絕望的時候,人民會知道怎麼辦!

  畢竟人民才是歷史發展最後最大的動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台灣綠營輿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