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聰明出現領導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6 09:10:29  


  中評社台北1月6日電/台“檢察總長”陳聰明的去留,一再成為社會話題。從“御醫”黃芳彥的“春酒宴”,到建商招呼名嘴的“魚翅宴”,陳聰明的社會關係,每每成為外界質疑公正的引線。或許這些都是“莫須有”的指控,或是與違法失職欠缺足夠及適當的聯結,但陳聰明對於一己之名譽,無力辯解止謗,實已出現領導危機,也連帶影響民眾的信賴。 

  中國時報特稿指出,陳聰明是早期司法人,他剛出道時,司法圈裡盛行應酬文化,舉凡婚喪喜慶、生子升官,檢察大人若能出席,是主人的光榮,也因而與政商各界成為所謂的好友。老一輩的檢察官,多半在較為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成長”,以此標準來看,若在昔日,陳聰明何錯之有呢? 

  但近年來,社會對司法的期望愈來愈高,司法官複雜的人際關係及頻繁的應酬風氣,成為改革的標的。而陳聰明是第一位有任期保障並經“立法院”同意的“檢察總長”,動見觀瞻,面對民眾的殷切期盼,他的行事風格尤需謹慎。 

  然而,從黃芳彥的“春酒宴”開始,陳聰明的政商人脈,不斷遭質疑。後來又爆發參加的一場餐敘,“國務機要費案”證人、昇恒昌負責人江松溪赫然在座。再來則是“魚翅宴”,再度讓陳的政商人脈受到質疑,而一客數千元的魚翅套餐,給社會觀感也很不好。 

  更糟糕的是,對有爭議的飲宴,事後陳常說詞反覆,徒增批判的空間。面對媒體查證,則是保守低調、語多模糊,未能即時表態,捍衛清譽,頻頻讓熟識的媒體記者扼腕歎息。 

  止謗莫若自修,陳聰明除了要捍衛自己的名譽,更要帶領著檢察體系提振形象,若是一個台灣司法史上應該最有權力與影響力的“檢察總長”,無法得到民眾的信賴,卻始終是“立委”、“監委”或媒體評論員的“俎上肉”,便是他應該思考去留的時候了。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