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民進黨《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全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0 00:42:55


前主席蔡英文在會中發言。(照片:民進黨提供)
 
  參、強化優勢、共享利益與平衡發展的經濟戰略 

  〔基本情勢評估〕

  當前台灣同時面臨全球化、區域主義盛行,以及中國經濟崛起三大衝擊,對中經濟戰略必須放在台灣對外總體戰略下來思考,目的在確保台灣主體性並促進經濟產業的平衡發展。中國經濟逐漸轉型,從藉由大量投資與出口導向的成長模式,轉為倚重“國內”消費市場,此一趨勢正深刻影響兩岸經貿的型態與內容。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的演變,雙向投資將成為關鍵,如何與台灣的產業政策相容,並且妥善規範資本所衍生的政商關係,將是台灣無可迴避的挑戰。
 
  〔當前問題〕

  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不佳,主要病灶在於“國內”投資動能不足,以代工出口為主的經濟成長模式面臨瓶頸。早期兩岸的產業垂直分工體系,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逐步瓦解,目前兩岸產業競爭已明顯大過互補程度。過去台灣一再期待根留台灣,現在卻演變成產業空洞化、GDP與“國內”生產活動脫節、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水準倒退、貧富差距擴大等後遺症,特別是中國透過國家力量補貼與扶植包括面板等特定產業,更讓台灣企業受到嚴重衝擊。

  從1990年代以來,台灣不具比較利益的部分傳統產業,以及適合做跨國佈局的電子資訊高科技產業,陸續大舉外移到中國,並由投資帶動貿易,導致中國從2000年起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出口市場過度集中與電子資訊產業一枝獨秀同時發生,台灣對外經貿傾斜其實與內部產業的失衡密切相關。

  隨著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談判陷入困境,區域主義與自由貿易協定(FTA)盛行,台灣卻由於中國刻意杯葛而被排除在外。台灣以往在政治與外交領域方面被孤立,但FTA風潮則進一步讓台灣的對外經貿拓展也處於不利的局面。尤其是,在台灣只能與中國發展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卻不能與重要經貿夥伴簽訂FTA的情況下,台灣經濟將加速邊緣化,並且日益以中國為核心。

  近來,中國政府的影響力已經有系統、有組織的深入台灣社會各階層,尤其是以國營企業為主的中資來台,往往並非純粹商業考量,除了“國安”問題之外,台灣也必須慎防日積月累的商業文明與社會基礎受到侵蝕。

  〔主張與對策〕

  一、台灣的最高經濟戰略應以發揮制度優勢,以及提高就業與創新能力為目標。保持差異與技術領先,才能確保台灣在兩岸經濟整合中的主體性與優勢地位。

  二、因應中國經濟轉型與內需市場快速成長,台灣應積極發展自有品牌與消費產品,以提升商品及勞務的附加價值、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分散,並提高台灣因應中國景氣循環的調整能力。

  三、兩岸經貿交流的成果應由全民共享,政府尤應扮演“共同價值的守護者,不同利益的平衡者”,透過社會安全體制扶持經貿自由化的弱勢者,加大台灣面對自由化與外部衝擊的緩衝空間。

  四、台灣應持續檢視兩岸各項經濟協議的內容與成效,尤其是ECFA及包括服務貿易、貨品貿易與爭端解決等後續協議的洽簽,更應符合互惠與透明等國際規範,降低台灣企業因兩岸規模與制度差異所面臨的不利因素。兩岸協議應納入規範不公平貿易行為與國營企業的專章,並要求中國強化對台灣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以促進公平競爭。

  五、ECFA已讓兩岸經貿關係遠離多邊體系,而往更緊密的雙邊關係發展,台灣應以既有的經濟協議為基礎,積極尋求與重要經貿夥伴洽簽FTA,尤其是跨太平洋夥伴(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RCEP)兩大區域貿易協定,以維持對外經貿關係平衡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