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深度:王建民縱論兩岸經貿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1-06-04 00:11:52


 
  蔡英文當局在政治上“親美抗中”,在經濟上“脫中融美”,都是圍繞其“台獨”戰略力度展開的。而經濟上“脫中融美”在短時間內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不僅無法實現,還會有很多後遺症。新冠疫情的暴發使台灣電子產品在全球有很大的需求,帶動其經濟發展的估值增長,這是台灣的優勢、也是劣勢。台灣的經濟產業全部集中在電子與半導體領域,一旦大陸未來半導體產業全面崛起,台灣的這一產業優勢不再,將會對台灣的經濟造成沉重打擊。所以台灣經濟最大的優勢在電子與半導體,同樣潛在風險也在電子與半導體。

  過去台灣的光電產業,即顯示器產業也十分有競爭力,遠遠領先大陸。但很快大陸的光電產業崛起,現在已經超越了台灣。因此,大陸在半導體領域追趕上台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屆時,台灣經濟發展與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格局均會發生重大變化。

  “十四五”規劃為台商在大陸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

  中評社問:儘管民進黨當局有諸多倒行逆施的做法,但大陸在“十四五”規劃中依然明確提出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共同市場,支持台商台企參與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您認為,台商台企可以如何把握好“十四五”規劃的重大機遇,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實現自身更好發展?

  王建民:大陸經濟體制在全球經濟中確實是很獨特的,也是很有優勢的。“十四五”規劃是國家經詳細調研、對經濟發展做出的中期規劃。全世界都在關注大陸的“十四五”規劃,原因就在於,“十四五”規劃涉及到對產業發展的詳細與深度規劃,內容十分詳細和具體,蘊含著龐大的商機和巨大發展潛力。台商是我們的同胞,同文同種,他們對大陸的政治經濟文化更為了解,對大陸“十四五”規劃、對未來大陸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也非常關注,甚至有深入研究與深度解讀。

  “十四五”規劃把兩岸產業合作作為重點,鼓勵台商、台企融入到大陸新發展戰略,也就是雙循環發展格局中來。雙循環是大陸經濟進行的重大改革和戰略調整。過去,大陸更多地強調對外循環,而這次則把內循環作為重點,將內外循環對接起來,所以在涉及內循環方面的制度改革與調整會更突出,預計會出台更多促進內循環的政策措施。過去大陸區域之間、省際之間與行業之間可能存在諸多限制,影響內循環,制約經濟發展。未來在這方面的改革力度、開放程度會更大,這就為台資企業在大陸布局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同時大陸會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力度將前所未有,也將為台商的參與、拓展商機提供機會與機遇。

  此外,在“十四五”時期,台灣企業在大陸還有很多其他的發展機遇。比如,大陸在“十四五”規劃里突出強調新基建。新基建與過去的傳統基礎建設與以房地產為核心的投資有所不同,而是集中在5G、IA 人工智能、物聯網、數字經濟、新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與智慧產業等以科技為主的新興經濟基礎建設。這是影響未來經濟發展與競爭力的重大經濟建設,涉及領域廣泛,產業眾多,商機龐大,會造就新的產業,造就新的企業。台商對此更為敏銳,更為關注。台灣企業在電子信息技術方面有著較強的競爭力,在未來大陸新基建快速發展的時期,台商會有很多機會,一定是重要的參與者,建設者,也是獲益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