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深度:王建民縱論兩岸經貿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1-06-04 00:11:52


 
  中評社問:在中美貿易衝突劇烈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提出了推動投資台灣方案;此外,大陸暫停台灣菠蘿輸入之後,美國有政客鼓噪成立“經濟北約”,台灣當局有關人士稱“若成立,則爭取加入,經濟防中”。民進黨當局在經濟上依然延續“倚美抗陸”的做法,您對此怎麼看?

  王建民:這個問題應該分兩個層面看。首先是關於台灣當局推動的投資台灣方案。台灣當局在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時期都有一個基本的觀念,即鼓勵台商回台投資。但從當局採取的政策措施與效果來看,蔡英文上台以來鼓勵台商回台投資採取的政策力度是最大的。同時在中美經貿關係大調整與市場格局變化背景下,蔡英文推動的投資台灣政策確實起到了一定效果,台商回流出現了顯著發展。

  雖然有一部分行業確實回到了台灣,但總量並不大。台灣有專家曾表示,台商台企70%的投資還在大陸,台商在大陸的投資仍占主流。在過去三年,回台的台商數量已經大幅下降,尤其是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台商回流的速度和幅度顯著下降。依台灣當局統計,到目前台商以各種名義返台投資獲批金額超過1萬億元新台幣(其中包括一部分原計劃到大陸投資而在台投資的部分),但真正返台投資金額只有2000多億新台幣。日前一位台灣財經專家撰文認為70%以上的台商仍留在大陸,回流台灣與外流東南亞等的台商總計不超過30%,大陸依然是台商投資的主戰場。

  在全球經濟產業大調整的背景下,部分台商對自身產業布局進行某些調整,返台投資或赴東南亞等投資,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企業要生存要發展,確實需要依據市場形勢等變化進行多元化布局。但蔡英文當局與企業的想法不同,她的目的是希望在大陸的大部分台資企業回到台灣、在經濟上減少對大陸市場的依賴,最後和大陸經濟脫鈎。她上台後在首次“520講話”中就明確提出“要告別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現象”,就是要在台灣在經濟上切斷與大陸的關係,進行“告別”。其核心目的還是“台獨”思維,為“台灣獨立”服務的。只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現實與台灣經濟本身發展需要,蔡英文上台後執政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並沒有按照蔡英文所設想的發展方向發展,反而兩岸貿易在特殊的背景下還出現顯著增長,台灣經濟對大陸市場的依賴持續上升。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美國要建立所謂的經濟“小北約”。這與美國在政治上“對抗中國”的大戰略是相配合的。自特朗普上台以後,美國對華採取遏制打壓、全面對抗的政策。拜登上台以後,繼承了特朗普對華強硬路線與政策,繼續在經濟、科技等各領域與華對抗。在對抗的過程中,拜登政府延續特朗普政府的一些經濟政策和主張,一個最主要的舉措是要要建構一個排除中國大陸的、以西方為主導的一個經濟同盟,建立包括台灣、日本等在內的產業鏈、供應鏈,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排華去中”產業鏈、供應鏈,也可以看作是某種程度的“經濟小北約”企圖。

  我認為,這種想法在理論上就是行不通的。美國等西方少數國家希望建立類似小北約的經濟同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有著比較完整的生產鏈與供應鏈,排除中國大陸會對整個全球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最典型的是荷蘭的例子。其半導體領域最厲害的先進光刻機生產廠家之一是荷蘭的ASML,當時在美國的壓力下一度停止對中國出口,對中芯國際產生了很大影響。但後來,ASML意識到中國大陸才是它未來發展的重要調,進而與中國簽訂了12台光刻機出口,貿易合同金額估計有幾百億人民幣。雖然美國方面有壓力,但企業要發展,它離不開大陸市場,需要到大陸發展。所以說,美國想排除中國大陸建立經濟聯盟是不現實的,也是違背經濟發展規律的,這對有關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很大風險。如果蔡英文要配合美國走這條路,也是不現實的,如上面所述,兩岸經貿關係十分緊密,大陸(及香港)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大陸也是台商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如果人文為推動遠離大陸或兩岸經濟脫光,而與美歐等建立“經濟小北約”,則會讓台灣經濟發展陷入更大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