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林鄭月娥2021施政報告發言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10-06 14:31:26


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中評社 張心怡攝)
 
  強化管治團隊

  有了更利於施政的政府架構,我們還需要有一支愛國愛港、忠誠、專業、高效、善於作為、勇於擔當、勤政為民的管治團隊。我曾先後以局長、司長和今天行政長官的身分服務三屆特區政府,對這個“熱廚房”吸引人才的困難有親身體會。我期盼在完善選舉制度後,更多有抱負、有能力、有擔當的愛國愛港人士願意加入管治團隊,接受挑戰,為香港、為國家作出貢獻。

  此外,首長級公務員,包括屬公務員中最核心、最高級別的常任秘書長和部門首長,也是特區施政成效的關鍵。我已要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按著“能者居之”的原則,在未來數月檢視現時公務員高層職位的選拔聘任機制,務求把最有遠見和能力的官員放在最適合的位置。我會邀請公務員敘用委員會參與有關工作。

  提倡專職專責

  近年我在公營部門人力配置方面,鼓勵同事在某些特定範疇扮演“倡導者”的角色,而設立專職專責的專員職位也漸見成效,例如文物保育專員、體育專員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等。特設專員職位也可凸顯政府對該政策範疇的重視和避免政出多門或求助無門的不理想情況。我已提議各局長可多以專員職位推動相關工作,例如設立兒童事務專員和海濱事務專員,應有助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和發展局在政府內外分別推動保護兒童和美化維港海濱的工作。

  提升政府訊息發放和對外解說能力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年代,有效發放政府訊息,讓市民更好更快掌握政府政策和最新情況是管治的重要一環,但我承認這正是特區政府須馬上改善的工作。不少人都時常向我反映政府新聞公報的內容偏重技術性,而缺乏傳達性;發布訊息的手法太守舊,而未能吸引社會注意或即時澄清巿民的疑慮。過去兩年,面對不少對政府惡意攻擊或偏頗報道,更凸顯解說能力有待提升。我已要求各司局長在新聞處處長和他的團隊配合下,更注重發放訊息和解釋政策的工作。

  (四)經濟新動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背靠國家 面向世界

  今年《施政報告》的經濟篇章,開宗明義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題,表明香港發展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香港只要用好中央支持特區的政策,發揮獨特優勢,將可為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香港的發展被譽為一個經濟奇蹟,從一個小漁港蛻變成為今天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香港經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轉型,但無論是回歸前或回歸後,都和國家發展密不可分。這些轉型依靠的是外在形勢的客觀變化、內地的政策引導、市場主導和香港企業家那份觸覺敏銳、靈活應變的拼搏精神。本屆政府強調政府應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不斷連繫世界,開拓市場,為企業尋找商機;反而面對龐大的內地市場,卻往往因為本地一股抗拒中央的政治力量而未能讓香港盡享國家發展的紅利。

  幸好,隨著《香港國安法》實施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社會恢復安全穩定,香港現在又處於一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十四五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格局,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都為香港企業和專業服務提供者帶來無限機遇,更令香港享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我將重點說明我們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提升香港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八個中心的國際競爭力,為香港開拓更美好未來。我們特別印製了有關每一個中心的便覽,供宣傳推廣之用,歡迎各界取閱和協助分發給有興趣人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