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林鄭月娥2021施政報告發言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10-06 14:31:26


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中評社 張心怡攝)
 
  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本屆政府推動創科發展的力度可說是史無前例,四年間投放超過1,300億元。目前香港的創科事業生機勃勃,“官產學研”的良性互動亦大幅提升。要保持這良好勢頭,我們銳意建立更完整的創科生態圈,令“再工業化”植根香港,並與深圳以至大灣區的創科發展相輔相成,使創科成為香港新經濟動力,成就《十四五規劃綱要》下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創科用地╱基建

  科學園

  作為香港創科的旗艦機構,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明年將慶祝成立20周年。科學園現有約900家科技企業和初創,涵蓋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環保技術等範疇,亦培育了四間獨角獸。過去三年其租戶╱培育公司成功籌募330億元資金。按估計,科技園公司每投資1元便吸引外間投資13元。

  科學園的擴展工程正全速進行,以便提供更多空間予科技企業及初創。未雨綢繆,我建議政府應馬上研究為科學園擴容。為此,政府會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加上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騰出現址,共提供88公頃新土地。有別於原先建議的住宅用途,我們建議新增土地可主要用作創科發展,強化東部走廊地區以創科為主要經濟功能。藉此機會,我們認同應改善白石角和科學園一帶的公共交通接駁。政府會邀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研究以現時位處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學(教大)運動中心用地為基礎,興建新的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車站,並按教大早前要求重置運動中心到大學本部附近的地點,方便同學使用。政府亦會善用車站用地與毗鄰土地的發展潛力,提供更多房屋及區內居民需要的泊車位、商舖和公共設施。我已指示發展局、運房局和教育局聯同港鐵公司及教大,全力推展有關項目。

  數碼港

  本港創科界另一個標誌性社羣是數碼港。數碼港擁有不少科技企業,並培育了五間獨角獸,涵蓋金融科技、智慧生活及數碼娛樂領域。按估計,數碼港每投資1元便吸引外間投資13元,過去三年其初創企業吸引了超過125億元投資。數碼港第五期工程已經展開,可於四年內增加超過四成總樓面面積。長遠而言,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建議升格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的洪水橋╱廈村會擴大範圍至流浮山,可考慮在與深圳前海一灣之隔的地方建立規模媲美數碼港的地標性創科設施。

  河套地區

  我們正研究加快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科園建造工程。此外,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科創合作區)的“一區兩園”工作進度良好。長遠而言,在《發展策略》下,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將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當中與創科相關的土地估計約有240公頃。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佔地約540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可集港深兩地優勢匯聚海內外人才,勢必成為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引擎。

  大學科研

  香港雄厚的科研實力,一直備受國家以至國際肯定。我們至今已設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及22間中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近年更獲得中央政府開放了國家不少科研項目及資助計劃予香港的研發人員。香港作為一個城市,擁有五所全球100強的大學,不少學者專家榮獲國際及國內頂尖科研獎項,可見人才濟濟。
 
  為鞏固香港在基礎研究的領導地位,我們原則上接納香港大學(港大)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的建議,為兩所大學提供土地作科研用途,分別於薄扶林為港大預留4公頃現屬“綠化地帶”的土地興建深科技研發大樓,並支持中大在中大醫院附近2.5公頃主要為“政府、機構或社區”的土地設立研究設施和擴充中大醫院,並同時改善現有東鐵大學站的公共運輸交匯處和泊車設施。我們亦會支持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研究把其用作提供自資專上教育的紅磡灣校舍,進行學術和研究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