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經評論:謹慎樂觀看待宏觀數據超預期
http://www.CRNTT.com   2022-03-18 09:21:49


(圖片來源:央視網)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穩增長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今年前2個月主要宏觀數據的超預期表現,給初春裡的中國經濟帶來了陣陣暖意。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回升。與此同時,物價、就業等保持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經濟內生動力有所增強,為全年經濟良好開局奠定了基礎。

  在主要經濟指標超預期的同時,也要看到,2月份金融數據在總量與結構上均呈轉弱態勢。央行數據顯示,2月份,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等主要數據同比減少,特別是在新增人民幣貸款中,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疲弱,居民中長期貸款甚至出現了首次同比轉負。

  對於宏觀指標與金融數據之間的“落差”,市場各方看法不一。但綜合來看,前2個月,中國經濟確實呈現出明顯的復甦跡象,工業生產、投資等領域市場表現亮眼,但結構性壓力依然較為突出,需求不足仍是困擾經濟恢復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考慮到當前地緣衝突加劇、大宗商品漲價、美聯儲加息等制約因素的影響,對宏觀數據超預期表現須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客觀地看,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回暖,主要還是來自於生產端需求指標的回升。比如,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高於2021年12月增速,也高於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2%,較2021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4.9%的增速,增長了7.3個百分點,漲幅之大為近年來少見。這背後離不開市場主體的努力,但與宏觀政策的靠前發力同樣密不可分。不過,政策靠前發力能否帶來經濟的持久增長,未來還有待觀察。

  得益於春節、北京冬奧會以及電商促銷等因素帶動,前2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6.7%,較上年12月份上升了5個百分點。但隨著節慶消費的淡化,特別是近期疫情對多地經濟形成拖累,市場普遍對消費未來增長表示出擔憂情緒,前2個月消費強勁復甦的局面短期內大概率難以維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