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盧鋒:疫情期間中美經濟出現鏡像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2-03-18 00:29:13


北大國發院金光講席教授盧鋒(視頻截圖)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張爽)北京大學國發院金光講席教授盧鋒日前在“中國經濟觀察第60期:兩會解讀與中國經濟前景”論壇上表示,回顧疫情期間中美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可以看到鏡像關係,凸顯了中美經濟互補性非常強。如果沒有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加,美國的通脹會更加不可收拾。反過來,如果沒有美國人買中國的出口品,最後中國的穩增長的壓力可能會更大,所以中美客觀上合作的潛力很大。

   盧鋒認為,中美經濟的鏡像關係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從總需求或短期增長的角度看,2020年中美兩國的經濟或者全球經濟都是收縮的,但是中國收縮的比例較小,經濟增長率達到2.3%,相對於2010年到2019年的經濟增長率,相對收縮幅度69%,跟美國構成對比。2021年,中國經濟復甦、反彈,經濟增長率達到8.1%,比美國的5.7%高,但是相對反彈力度比較小,跟2010年-2019年的均值比較,僅僅上升了0.4個百分點。美國上升的幅度高得多,5.7%比十年前的均值上升了3.5%,相對上升幅度是一倍多。

  第二,從通脹的角度看,202年美國的通脹達到過去40年以來的最高值,中國雖然物價也反彈了,但反彈力度相對比較小。去年中國的CPI和核心CPI分別是0.9和0.8,顯著的低於疫情前的平均水平。換句話說,低於1%的通脹,實際上是類通縮。

  第三,生產和消費某種意義上也是供給和需求,在工業生產領域,中國的復甦是最強的,而美國很弱,但中國的消費非常弱,復甦率只達到114%,但美國已經達到125.1%。

  第四,過去兩年中國的外需對總需求的貢獻大概是22%左右,但美國外需的貢獻率是負數。因為美國的需求漲得快,但是供給跟不上,就要大量進口,逆差進一步擴大。

  第五,中國和美國總的外部平衡情況,形成一個喇叭口,剪刀差擴大。

  盧鋒表示,從這五個方面來看,中美形成國內宏觀經濟和外部平衡的鮮明反差和鏡像關係。這種現象的形成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國的疫情防控模式跟美國的有巨大的差別,中國根據自身國情和優勢,採取了舉國動員、嚴防死守的模式,達到了動態清零。而美國雖然採取了很多管制措施,但是一有機會就想回到與病毒共存的模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