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四點共識原則更像是中日舉行首腦會談的一個前提條件。而當中日首腦會談舉行之後,四點共識的存在重要性便不可避免地降低。事實上,在四點共識原則公布之後,日本國內某些政治力量對此持不滿立場,尤其是中國方面將此解讀為日本的退讓。因此,日本方面則急於表明日本沒有做出讓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1月13日對四點共識原則不具國際承諾的表態事實上是對日本讓步說的直接否定。
此外,更大考量恐怕還與日本即將舉行的大選有關。儘管四點共識原則表態模糊,也並不會對中日關係形成實質性約束力。但如果安倍真心實意地履行四點共識原則的倡議,恐將失去右翼政治勢力的選票。因此,安倍政府又必須對遵守四點共識原則的讓步形象做出修正,以迎合右翼政治勢力的需求。
不過,儘管四點共識原則的重要性降低,但安倍顯然也不願意完全將四點共識原則拋棄。首先,四點共識原則的出台將日本塑造成解決問題者,與中國的強硬立場形成對比,以占領在海洋領土爭端中的道德制高點。
其次,四點共識原則會為中日關係的可能緩和營造良好氛圍。在安倍與習近平舉行首腦會談之後,儘管中國方面反映很低調,但安倍卻異常活躍,在公開場合大力鼓吹首腦會談對中日關係緩和的重要意義。對於安倍來說,越誇大中日首腦會談的實際成效,越能顯示出安倍政府在改善中日關係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這不僅可以為安倍在接下來的參選中加分,也能適當轉移日本國內民眾對於國內問題的注意力。真可謂一舉兩得。安倍在參加完首腦會談後不久就果斷解散眾院,並宣布提前舉行大選,無非就是想借助中日首腦會談舉行的宣傳效應,趁勢為自己參選造勢。
基於這些考量,日本政府在四點共識原則問題上出現自相矛盾的奇怪一幕。值得注意地是,安倍將中日之間形成的共識與日本國內政治發展相聯繫的戰略,再次表明中日關係的最終緩和仍有賴於日本國內政治生態環境的真正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