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俄合作讓歐洲“著急” 西方擔憂俄轉東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2 09:15:59


  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所林伯強教授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俄簽署這個天然氣大單的歷史意義是裡程碑式的,這次談判之所以能達成,主要是彼此對談判的心理把握“準確與到位”。一方面,烏克蘭的政局動蕩,讓俄羅斯的天然氣市場受到影響,俄羅斯方面著急;另一方面,中國的環境狀況越來越糟糕,迫切需要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但是中國的天然氣供應量跟不上,中國很著急。這兩個著急讓中俄之間的天然氣能源合作很容易“燃燒起來”。他認為,普京親自帶隊談判,並在訪問之前高調放風,表明俄羅斯有誠意達成協議。

  環球網報道,最後一刻,有消息稱雙方的談判未達成協議,這表明雙方在最後一刻仍然考慮謹慎,因為合同中1美元單價的讓步就意味著數百億美元的出入,這樣的壓力對談判小組是巨大的。這樣的談判過程是正常的,可以理解。

  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對中俄天然氣合同顯得十分擔心。德國《焦點》周刊擔心地稱,當烏克蘭、歐盟仍身處“能源危機”困境時,俄羅斯已經與中國擁抱。中俄10年的談判被烏克蘭危機“催化成熟”。未來,俄羅斯是否仍會大量給歐盟和烏克蘭輸氣成了未知數。至少,現在俄羅斯可以理直氣壯地與歐盟就天然氣談判了。法新社21日稱,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寫給普京的信中表示,歐盟委員會認為,俄氣公司對向歐洲輸送必要的天然氣量負有責任。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中俄天然氣協議可能影響到歐洲天然氣價格,該報援引一位歐洲能源領域專家的話說,“這是一筆大單,將改變歐盟天然氣的計價法則。”

  大量進口能源的日本,媒體更多的是對俄能源供應的“幻想”。《日本經濟新聞》稱,俄羅斯在外交和經濟方面加速向亞洲轉移,但俄羅斯為了避免對中國依存的增大,可能也會實施與日本進行各種交流的方針,而由於領土等問題,俄想要做出讓步也很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