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俄合作讓歐洲“著急” 西方擔憂俄轉東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2 09:15:59


 、
  俄羅斯戰略研究院亞洲與遠東中心亞洲分部主任鮑里斯·瓦爾洪斯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達成的協議來看,可以想象在簽訂合同時雙方都有一定讓步,此外氣價與市場掛鈎也讓價格有了浮動餘地。中俄通過該協議都能加強本國能源進口和出口的多元化,俄羅斯可以借此加強在亞洲能源市場的地位,發展本國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中國則可減輕環境污染壓力,合同的政治意義也非同一般。他認為,烏克蘭局勢可能對該合同有一定影響,但程度並沒有某些媒體想象的那麼大。

  俄新社引述俄外交學院副院長亞歷山大·盧金的話稱,簽署對華供氣合同,俄羅斯使歐盟喪失了施加政治壓力的工具。盧金說:“由於烏克蘭危機,歐盟威脅減少進口天然氣並減輕對俄天然氣依賴性的情況下,中俄這份協議特別重要。”但他同時稱,對華供氣合同並沒有覆蓋對歐輸氣量,中國合同只占對歐輸氣量的1/3。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就合同本身而言,中方的買價沒有超越俄羅斯的底線。俄羅斯的天然氣生產成本比國際平均水平要高一些。中俄之間達成協議之後,為俄羅斯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天然氣談判奠定了價格參考基礎,也會影響到俄羅斯與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中國的能源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進一步保障之後,世界對於中國能源“饑渴”的擔憂與壓力會得到“舒緩”。從這個意義說,中俄之間的戰略與經濟夥伴關係的走近,也會增進世界各國經濟深入合作的前景。

  對於中俄最新達成一系列協議和巨額的經濟合同,西方媒體普遍用“聯盟”形容中俄關係,令西方擔心的是,俄羅斯未來可能會“轉向東方”,中俄“聯盟”跟西方將越來越“格格不入”。德國《世界報》21日以“中俄要打造反西方聯盟”為題說,天然氣合同是一個重大符號,表明俄中關係真正提升。這也表明,俄羅斯能夠找到新的盟友。西方在烏克蘭危機中孤立俄羅斯是失敗的。中俄正分享對西方的不信任。報道稱,在西方的壓力下,無論是從地緣政治還是經濟的角度來看,一個新東方聯盟正在形成。

  “真正的能源聯盟”,韓國“NEWS 1”網站21日刊文這樣稱呼天然氣合同後的中俄關係。韓聯社稱,中俄關係已經由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進化到“最強夥伴關係”,特別是此次首腦會談的結果超過多數專家的預計,而中俄兩國元首自己也評價,兩國關係處於有史以來的最好階段。歷經十年談判最終簽署的天然氣大單就是最好的象徵性事例。該文稱,隨著中俄關係越過一般意義的合作夥伴關係變得更加密切,中俄兩國似乎已經將共同戰線的矛頭對准無論在安保還是其他領域都感到不爽的美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