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僑鄉的濃濃年味和融融暖意(錦綉中國年)
http://www.CRNTT.com   2024-02-17 09:18:28


 
  升騰的火焰、通紅的塔身……新春之際,村子空地中央,一座紅磚塔自傍晚開始就被點燃,家家戶戶輪番撒上米糠、海鹽等,直至塔身被燒得通紅透明。“這是閩南獨特習俗——‘燒塔仔’,塔身用紅磚與碎瓦片交叉層叠堆砌而成。”當地村民蔡燦藝介紹,“燒塔仔”寄托著人們的美好願望,“希望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這個春節,梧林特別策劃推出“僑春有樂”主題活動。“聚焦龍年元素,春節期間百米龍燈驚艶亮相,古厝洋樓也被裝飾上花卉與燈彩。”活動有關負責人蘇茵茵介紹,“一整面竹編燈組成的百家姓墻,也成為熱門拍照打卡點,古村到處都喜氣洋洋。”

  身著華麗戲服、戴著精致面具,伴隨著演員們豐富的肢體語言和激昂的唱腔,一個個動人故事拉開帷幕……從賞燈到觀戲,梧林的閩南古厝化身戲台。

  春節裡,一出熱鬧的高甲戲必不可少。“以‘醜’見長的高甲戲,醜行表演藝術非常精妙,表演以形寫神、寓莊於諧。高甲戲中醜角動作滑稽、風趣,讓人忍俊不禁;‘正劇醜演’,看似輕鬆詼諧的插科打諢如神來之筆,盡顯高甲戲的獨特魅力。”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主任周傑俊介紹。

  你方唱罷我登場,村這頭,高甲戲的唱腔還未停;村那頭,晉江布袋木偶戲已登場。

  簡簡單單的一張台子引人注目,兩三個木偶在表演藝人的手掌翻飛之間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再配上古朴唱腔、鑼鼓民樂,在一招一式、一彈一唱中演繹出一場引人入勝的民間故事。

  行當角色分工細致、木偶雕刻形神兼備、表演細膩傳神……晉江布袋木偶戲傳承千年,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表演上,演員以指掌靈活操縱木偶,展現出生動的人物形象,巧妙地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種表現手法,既有傳統戲曲的韵味,又有獨特的木偶表演風格。

  “喜慶豐富的活動,既有濃濃年味,又富含文化底蘊。”精彩表演令遊客林先生拍手叫絕,舉起手機拍個不停。傳統村落的十足年味,讓遊客在感受濃濃節日氣氛的同時,更領略到僑鄉特色及閩南文化的魅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