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羽絨服價格差異背後,還有產業之問
http://www.CRNTT.com   2024-01-21 11:00:16


 

  彭燕認為,不論是熱賣的鵝絨服,還是其他千元以下的熱銷品,背後的用戶畫像極其類似,“線上的主力消費群體以‘85後’至‘95後’為主,他們更追求‘輕量化保暖’,只不過要求產品定價合理。從這點看,被熱議的軍大衣其實是年輕消費者對高價羽絨服的娛樂性調侃,卻未必是他們的主流選擇。”

  是繼續做代工,還是做品牌?

  在“國產品牌能不能賣高價”這個話題中,觀點很多。正面的意見是“做品牌,才能有溢價;如果品牌足夠好,溢價高也很正常”。反面的意見是“銷量是檢驗產品的硬標準,有價無市只能孤芳自賞”。此外,還有很多人呼籲“國產企業做品牌,打響國產品牌”。

  作為一名“廠二代”,徐宇嘉也有過追求品牌的歲月。海外留學時,他買了不少7000元甚至上萬元的羽絨服。其實自家車間裡,每天都下線數千件採用類似原材料的產品。“父母說,家裡的產品也很好,但當時的我就是願意為品牌、為設計買單。”

  回家接手工廠業務後,徐宇嘉逐漸改變了這一習慣。“每家代工廠應該都有品牌夢吧,尤其像我們‘廠二代’接管後,都會嘗試。但實踐告訴我們,‘做品牌’沒有那麼簡單。”徐宇嘉解釋,對一個叫得響的品牌來說,肯定要有好產品,除了原料、生產工藝,設計、營銷同樣重要,這兩者成本都不低,“不同渠道、不同季節對應不一樣的設計,而且要高效、迅速滿足市場需求。這些目標不是聘用幾個設計師就能達到。”再看營銷,在品牌眾多的當下,“燒錢”的結果是一鳴驚人還是血本無歸,很難預測。

  那麼,不做品牌就沒有影響力了嗎?也並非如此。

  分工合作,通過電商拓展的“自有品牌”“新國貨品牌”等提高品牌價值,是徐宇嘉探索的一條新路。在浙江平湖,很多羽絨服生產企業都做過國內外知名品牌的代工,由此被電商平台相中。在價格上,它們要比大牌便宜一大截。從市場反響看,經過幾年培育,消費者對這類自有品牌的接受度已然不低,這也使得參與自有品牌建設的電商平台越來越多,新品牌也應運而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