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組合拳”
http://www.CRNTT.com   2023-11-14 09:07:17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怎樣發展實體經濟等理論和實踐問題,明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著力點,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大力發展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當前,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但也面臨國內需求不足、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等困難和挑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把實體經濟發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充分挖掘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擴內需、提信心、防風險,打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組合拳。
  
  發展現代製造業,推進新型工業化
  
  經濟日報發表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青島大學黨委書記胡金焱文章表示,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根基,是大國經濟的壓艙石。衹有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製造強國,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才能建成現代化強國。目前,中國製造業規模居世界首位,但同世界工業強國相比,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產業基礎和產業鏈脆弱問題仍相當突出,必須加快補上這一短板。要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現代製造業,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
  
  發展現代製造業,應當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要求,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一是堅持創新驅動,推動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發展。正確認識和對待傳統產業,不能把傳統產業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要圍繞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物質需求,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升基礎產品質量和技術性能,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發展新動能。二是堅持綠色低碳發展。處理好發展與減碳的關係,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推廣應用綠色節能技術,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推廣新能源應用,促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三是堅持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大力推進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建設,形成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產業布局。完善工業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增強產業鏈配套和供應鏈管理水平,補齊基礎軟件、核心硬件、基礎原材料等方面的突出短板,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打造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文章指出,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事關經濟發展安全,事關百姓切身利益。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相對較低,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不足,農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夠高,農業現代化進程較為滯後。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必須聚焦現代農業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鍛造強大產業韌性。
  
  打造現代農業,應當注重提升農業質量效益,依靠科技創新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推動農業產業化。圍繞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任務,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補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短板,探索土地規模化經營,充分釋放糧食增產潛力。加快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減少農產品采收、儲運、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損耗,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把種業研發作為提升糧食產能的突破口,加大種業研發投入,發展生物育種,加快種業產業化步伐。二是深化農業科技創新。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創新,在種子品種、農機裝備、農藥化肥等領域加大研發力度。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加快發展智慧農業、信息農業等,推進先進農機應用,讓科技創新成果惠農利農,形成農業科技成果研發推廣應用的良性循環。三是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地制宜挖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潛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動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聚焦發展農村服務業,既要發展農資物流供應、農產品營銷等生產性服務業,也要做優民宿、康養等鄉村休閑旅遊業,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建設現代服務業,優化產業結構
  
  文章稱,服務業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目前,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5%左右,在創造就業崗位、耦合產業生態系統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新月異,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需強化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供給對需求升級的適配性。緊密結合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研發設計、金融服務等行業做優做精,提高智能作業、數字作業、科技作業等方面能力,以信息技術應用為鏈接,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主動適應、引導居民消費升級,在健康、養老、教育、家政等領域,引入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的經驗做法和業務模式,積極培育多元化經營主體,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要。努力增加公益性基礎性服務供給,加大對社會公益服務、社區便民服務等領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社會服務的普惠性,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強現代服務業的品牌效應和品牌意識,以標準體系和評估體系建設為引領,提高全社會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著力打造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品牌,為中國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競爭奠定堅實基礎。健全協同高效的現代服務業管理體系,加強整體規劃和合理布局,優化監督管理體系和方式,強化政策協同引導,積極推進服務業重點產業聚集、重要資源整合、重大功能集成,加強對區域空間布局、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統籌,為現代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