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http://www.CRNTT.com   2023-10-29 16:43:37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金融改革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在此過程中,我國金融業自身高質量發展也取得了長足進步,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金融改革有序推進,金融體系不斷完善。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達449.21萬億元。目前,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債券、保險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外匯儲備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服務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我國金融業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既實現了自身的跨越式發展,也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撬動科技創新,讓“第一動力”更澎湃。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金融機構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力度、廣度、精度不斷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2.36萬億元,同比增長25.1%,連續3年保持25%以上的較高增速。與此同時,以註冊制改革為牽引,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對科技型企業評價體系不斷優化,更加精準地提升了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可得性。

  支持鄉村振興,為協調發展添動力。近年來,金融部門積極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三農”領域的金融支持。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涉農貸款餘額54.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4%;1—9月,債券市場支持銀行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467億元。引金融活水潤澤鄉村沃土,不僅持續為“三農”發展注入更充沛動力與活力,也為金融機構拓展了高質量發展的廣闊空間。

  綠色金融發力,擦亮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為主、多種綠色金融工具蓬勃發展的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超過25萬億元,綠色債券餘額超過1.5萬億元,均居全球前列。綠色金融成為我國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的重要領域和亮點之一。

  金融開放不斷擴大,助力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近年來,我國持續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雙向開放的金融體系加速成形。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今年1—9月,人民幣跨境收付規模39萬億元,同比上升23%,人民幣成為我國第一大跨境收付幣種。金融對外開放的有序擴大,有助於我國更好利用全球資源,有力支持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水平普惠金融體系加快構建,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便利性、可得性不斷提升。目前,全國銀行機構網點覆蓋97.9%的鄉鎮,基本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家家有賬戶,全國鄉鎮基本實現保險服務全覆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的賬戶擁有率、數字支付使用率、儲蓄參與率、借貸參與率等多項普惠金融指標位居前列。

  金融棋活,全盤皆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金融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型的現代金融體系,讓高質量發展更加“血脈暢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