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速工業互聯網驅動產業鏈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3-08-22 08:46:41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產業鏈創新強,實體經濟才能強。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化產業鏈供應鏈是“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當前全球經濟競爭已經由產品競爭、企業競爭上升為產業鏈競爭,而產業鏈供應鏈正加速重構與調整,呈現出本地化、短鏈化、數字化、綠色化等新特徵新趨向,為中國產業鏈創新與安全韌性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挑戰。

  南方日報發表廣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曹佳斌文章表示,“斷鏈”“斷供”風險表明制約中國產業鏈現代化的核心短板是產業創新能力較弱。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關鍵基礎設施,通過工業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對人、機、物全面連接,推動傳統製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深度變革與創新,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創新鏈全面連接的新型工業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是數實融合的關鍵底座和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的核心引擎。

  產業鏈創新範式呈現三大新趨勢

  文章介紹,產業鏈創新是指作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緊密合作,以市場為導向,共同參與產業鏈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研究開發,通過知識共享和技術關聯,加快技術轉移、擴散、重組與融合,通過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降低產品和技術研發風險,全面提高產業鏈創新競爭力。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產業鏈日益開放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產業鏈創新要素(尤其是技術和數據要素)呈現更強的系統性、協同性與融合性,創新過程具有知識可共享、主體可互聯、流程可追溯性等技術特徵。較以往的創新範式相比,數字時代的產業鏈創新範式具有以下新趨勢。

  一是需求導向愈加明顯。現代製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重塑現代產業組織結構和創新模式。研究與開發、生產與製造、營銷與服務逐漸趨於一體化和融合化,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反饋互動與距離縮短深刻改變了傳統產業鏈的垂直分工體系與線性創新模式,且以消費者需求為起點與終點。尤其伴隨消費意識的個性化與特色化,終端產品與消費者體驗深度交互,越來越多的生產過程需要在更早期融入消費者信息及服務,而這種消費者全程參與的模式將從根本上顛覆傳統工業生產的創新導向。

  二是網絡效應愈加明顯。當前,現代產業功能、形態、組織方式以及商業模式正發生重大變革,產業鏈組織形態下的企業不再單純依靠內部創新資源和能力“單打獨鬥”,而是在產業融合與科技創新催化下,突破傳統技術創新的“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開展跨越技術、組織和地理邊界的知識捕獲、轉移擴散和融合應用,形成協同研發創新合力。區別於以往一般通用信息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在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式協作網絡下,產業鏈技術創新過程由線性、序列式轉向集成性、網絡型創新,知識溢出效應由“鏈式”向“網式”轉變,大大縮短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和產業間的技術距離,加速推動產業鏈各環節產業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產生。

  三是效率與安全兼顧愈加明顯。產業鏈安全事關國計民生,能夠為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重要支撐。當前全球經濟活動已經形成了極為複雜、互為嵌套的研發創新、生產、供應與貿易網絡體系。在相互依賴的全球經貿與創新體系中,要實現本國的產業安全,就需要強大的產業鏈掌控力。近年來,逆全球化、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等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對中國產業鏈創新構成重要挑戰。由此,微觀層面企業更加重視供應鏈的穩定可控,以及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宏觀上各國政府強調產業鏈的安全韌性,不僅從效率也從安全的角度看待產業的競爭力以及全球範圍內的創新分工與合作。

  工業互聯網全面提升產業鏈創新效能

  文章分析,工業互聯網通過工業軟件、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將行業原理、基礎工藝、業務流程、專家經驗等共性知識代碼化、組件化和模型化促進工業知識的復用、共享和價值再造,變革傳統製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方法論,也是構建全產業鏈創新體系、提升創新效能的關鍵底座和核心引擎。

  工業互聯網推動產業鏈創新需求個性化。工業互聯網是以客戶價值為中心、數據驅動生產的智能製造新模式,一方面,發揮供需樞紐功能,即依托新一代數字技術對中間和終端個性化、結構化、趨勢化需求進行敏銳捕捉和及時響應,讓客戶廣泛、實時地參與研發生產和價值創造全過程,實現大規模個性化製造;另一方面,柔性化生產。工業互聯網通過重排、重復利用、更新系統組態的方式,促使生產系統從“剛性”逐步轉為“柔性”,及時響應市場需求的動態變化,在滿足生產系統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動態配置效率外,極限降低範圍經濟成本。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