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價格上漲、服務打折、體驗下降……一段時間以來,共享經濟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用戶消費痛點日益顯現,引發了不少爭議。作為新的經濟形態,共享經濟不能故步自封,應強化精細化運營理念,重視消費體驗、推動模式創新,平衡好用戶增量和發展質量的關係。
共享經濟強調共享共用、集約發展、高效利用,能夠解決資源錯配、供需失衡等問題,通過消除信息障礙、重構信任關係,促進了要素資源的高效流動。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8320億元,同比增長約3.9%,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不容小覷。
當前,共享經濟市場格局正加快重塑。經歷前期跑馬圈地、低價競爭後,有些企業經營模式單一、業務增長乏力;有些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客戶不斷流失;甚至有些產品隨意扣費、推出虛假廣告、濫用個人信息……整體看,共享經濟的發展已來到十字路口,需要在運營模式、場景拓展、營銷手段等方面創新,挖掘新增長點。
共享產品價格亂象困擾諸多消費者。表面看,部分共享經濟形態產品陷入發展困境,只能依靠不斷漲價緩解企業生存壓力。共享產品適度漲價可以接受,但服務和消費體驗也必須跟上。平台和運營企業應向社會公開計費規則和標準。要約束平台不得利用自身規則、數據算法、技術手段等收取不合理費用,進一步提升市場預期和消費信心。
共享經濟,既是資源的共享,也是責任的共擔。企業通過增加投放量來吸引用戶,實際上也是在爭奪有限的公共空間,給社會增加了公共管理和運營維護成本,相關企業理應分擔相應成本、履行相應責任。作為共享經濟的參與主體,平台企業責任不可缺位,要進一步強化參與者合規意識。同時,要提升監管效能,構建與數字平台特徵相適應的政策法規體系,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作為資源利用方式的巨大創新,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民宿等產品逐漸深入人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更多便利選擇。共享經濟依托互聯網發展壯大,而互聯網具有強大的滲透性和創新性,能夠塑造出更多價值鏈條和產業格局,提升勞動力、技術、資本、管理等要素的配置效率,為經濟發展持續注入新活力。從這個角度看,共享經濟不能停止創新腳步,而應在提升消費體驗、滿足多元需求方面持續發力,探索更多個性化、多樣化產品,以高質量供給激發更多需求。
共享經濟積極擁抱創新才能贏得未來。青年群體日益成為消費主力軍,作為互聯網原住民,他們具有網絡化、個性化、創新性的消費訴求,對於創新多元的數字經濟有更高接受度,共享經濟應重視新用戶的挖掘與拓展。5G、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技術的創新應用,也將為優化服務供給、改善消費體驗等提供重要支撐。下一步,共享經濟應抓住產業數字化新機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