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技術創新提振行業發展信心
http://www.CRNTT.com   2023-08-13 16:15:36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日前,機械工業半年報發布:上半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高於同期全國工業增速5.9個百分點;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6萬億元,同比增長9.4%;實現利潤總額7751.7億元,同比增長12.2%。

  “在技術創新的推動下,行業實現轉型升級,主要經濟指標穩步提升,有力提振了行業發展信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傑說。

  “雙碳”帶來市場新機遇

  綠色裝備迎來高速增長

  一組數據,感受機械工業的綠色動能。

  上半年,光伏電池、風力發電機組、水輪發電機組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4.5%、48.1%、32.3%。

  能源產業加快綠色轉型,綠色能源裝備企業迎來機遇期。“上半年,能源裝備製造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增速分別達13.9%、18.1%。”羅俊傑表示,分別貢獻了機械工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長的30.3%和25.3%。

  市場需求引領,能源裝備製造行業不僅實現量的提升,更實現質的飛躍。

  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玲龍一號”反應堆核心模塊通過驗收並於近日完成吊裝,標誌我國在模塊化小型堆技術創新和核電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方面實現重要突破;

  全球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並網發電,我國在風力發電機組製造方面的優勢不斷鞏固;

  固態儲氫開發項目首次利用光伏發電制成固態氫能並成功應用於電力系統,實現“綠電”與“綠氫”靈活轉換。

  “近年來,機械工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研製出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性、國產化水平較高的裝備,助推能源綠色轉型。”羅俊傑說。

  不僅如此,機械工業本身的綠色化轉型步伐也不斷加快,為細分行業發展匯聚新動能。

  看新能源汽車,上半年產量同比增長35.0%,帶動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充電樁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6.4%、53.1%。

  看新能源工程機械,電動叉車、挖掘機、裝載機、礦用自卸車等批量應用。電動叉車占叉車總量的比重已超過62%;電動裝載機銷量已超過1100台,接近去年全年銷量。

  創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機械工業大國重器湧現

  世界首台綠色盾構機——“中鐵1237號”在鄭州中鐵裝備成功下線,發運意大利西西裡島。“這是全球第一台應用綠色理念的盾構設備,採用節能智造工藝和先進除塵技術,減少粉塵噪聲排放,節能減排效果明顯。”中鐵裝備海外分院副院長尹越峰說。

  世界首台1.2萬米特深井自動化鑽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地塔科1井”鳴笛開鑽,向地下一路進發。“截至6月19日,自動化鑽機已鑽進3700.19米,表征良好。”寶石機械有關負責人說,該鑽機核心部件全面實現國產化。

  世界首台套3000噸級OMB多噴嘴對置式粉煤加壓氣化爐,世界首台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機,世界最大塔式起重機……上半年,機械工業大國重器研製亮點頻現、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這背後,離不開創新體系的支撐。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機械工業掛牌運行和批准建設的創新平台達260家,其中工程研究中心130家、重點實驗室121家、創新中心9家,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及高校為支撐,輻射面較廣、研究實力較為雄厚、功能比較完備的行業科技創新體系。

  這背後,離不開產業基礎能力的提升。

  近年來,機械工業聚焦短板,加大研發力度,著力提升基礎能力,固鏈穩鏈取得新進展。在廣州抽水蓄能電站,7號抽水蓄能機組的核心控制系統用上“中國芯”,有力增強了我國抽水蓄能產業鏈的競爭力;全球首套氨氫融合復合動力燃料供給系統,在一汽解放液氨直噴零碳內燃機上點火成功,標誌我國在商用車氨氫融合內燃機研發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上半年機械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0.9萬億元、利潤總額6079.2億元,同比增長10.4%、15.6%,增速分別高於機械工業1個、3.4個百分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