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網評:
來源:人民網 作者: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守護國財國土、助推惠民政策落實”為主題發布了第四十六批指導性案例。本次發布的4個指導性案例涉及大數據賦能稅收監管、閑置土地分類處置等方面,充分展示了檢察機關通過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在有效保護國有財產和國有土地出讓收益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國有財產、國有土地關係國計民生和人民利益,是國家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屬於公益訴訟檢察制度建立之初就確定的法定領域,是公益訴訟檢察制度最早的法定“責任田”,也是檢察機關必須堅決守好的“主陣地”。近年來,檢察機關持續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和民生熱點問題,不斷加大辦案力度,推廣運用數字監督模型,著力提升辦案質效,發揮好公益訴訟檢察促進國財國土領域治理的制度作用,助力國財國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例如,在此次發布的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檢察院督促規範成品油領域稅收監管秩序行政公益訴訟案中,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非標油”問題,檢察機關對無證無照加油站損害公共利益情況進行立案調查,發現“非標油”不僅在消費端違規抵扣增值稅問題突出,而且還存在銷售端偷逃稅款問題,造成國家稅收大量流失。
對於這一問題,檢察機關設計研發了“非標油”綜合治理監督模型,通過與稅務部門的監管數據進行碰撞分析,鎖定了偷逃稅款的違法線索。隨後,檢察機關向當地稅務部門制發檢察建議並得到采納,由稅務部門對涉案加油站作出了補繳稅費、罰款的行政處罰。
此案的成功辦理,啟示檢察機關:一方面要把督促整治偷逃稅款違法行為作為國有財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辦案的重要抓手,堅持系統思維,堅持問題導向,能動履職開展法律監督,對各類偷逃稅款的違法行為要進行全鏈條打擊,堅決保護國有財產安全;另一方面應當增強大數據思維,要在公益訴訟辦案中強化數字賦能,高度重視對所涉領域相關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將從個案辦理中歸納的經驗打造成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走出一條“解析個案、梳理要素、構建模型、訴源治理”的新型法律監督路徑,提升監督質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