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險企積極布局養老賽道
http://www.CRNTT.com   2023-06-21 13:08:48


 
  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從業者看來,我國正面臨的老齡化加速現狀既意味著巨大的挑戰,但對於養老金融的發展也是巨大的機遇。據國家衛健委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面對老齡人口的極速上升和社會養老資源的不足,白濤表示,養老服務供給總量不夠,養老供需對接不順暢,專業人員匱乏和養老金融領域配套政策不協調是目前我國養老領域面臨的突出矛盾。此外,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中第三支柱的發展也不及預期。

  事實上,在第三支柱方面,去年開始正式實施的個人養老金制度被認為是發展第三支柱的“強心針”。然而,個人養老金制度實行半年後,業內有些評價是“並未達到預期”。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已有3038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但其中僅900多萬人完成了資金儲存,儲存總額182億元,人均儲存水平2022元,離每人每年的12000元繳存上限相距甚遠。

  有這麼好的制度安排,為什麼出現只開戶不繳費的現象呢?業內人士認為,政策激勵層面不夠、產品吸引力不強是主要原因。具體來說,在政策激勵層面,由於個人所得稅有起徵點,對於中低收入者來說,不建立個人養老金個人賬戶時不用繳稅,建立了之後領取階段反而要繳3%的稅,擠出效應明顯。

  在產品方面,目前銀行養老儲蓄類、保險類、理財類、基金類等個人養老金專屬產品已經超過660只,分散在不同銀行平台上。普通消費者大多對於這些產品的風險和收益情況以及產品針對性並不瞭解。因此,金融機構有必要針對不同的風險偏好和不同年齡段人群,設計針對性更強的產品。

  挑戰背後是機遇,保險公司又該如何抓住機會?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傅帆表示,保險業應該把握自身特點,專注專業,構建三大核心能力。第一,發揮保險業務優勢,築牢保障底線。保障是保險的本源,商業養老險能科學規劃養老資金,也能提供保證收益以及失能賠付。第二,發揮社會管理職能,保險服務能助力風險減量。近年來,“產品+服務”模式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未來還將在支付與服務的銜接上打造體驗。第三,發揮資金融通功能,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平穩,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和康養產業的長周期之間進行匹配,探索產業鏈投資,構建養老的大生態。

  多位專家表示,保險業參與養老保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養老金的儲備、養老產業的培育以及人才護理、服務標準建設等方面共同發力,才能更好推動養老產業的健康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