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普惠養老服務缺口怎麼補
http://www.CRNTT.com   2023-05-28 08:47:07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北京老年人期盼的養老服務什麼樣?最近,一份覆蓋12.5萬名老年人的調查報告給出了答案,“普惠”成為其中的關鍵詞。

  具體來看,這份報告反映出一個明顯的供需矛盾——一方面,基於“原居安老”的文化習慣,近9成老年人傾向於居家養老,照護服務成為剛需;另一方面,市場化照護服務項目費用遠遠超過老年人收入,8成老年人可接受的每月護理費在2000元以內,但就市場價來說,該額度只能滿足陪同就醫、助浴等不定期單次上門服務。

  照理說,有需求就應有市場。但照護服務之所以遭遇“需求旺盛,供給不足”的尷尬,一大症結在於老年群體較低的消費意願。毋庸諱言,我們處在一個未富先老的社會中,多數老年人的經濟保障水平本身不高。尤其“40後”“50後”都是從苦日子裡走過來的,勤儉節約是刻入基因的習慣,精打細算了一輩子,讓其在晚年突然顛覆不大現實。報告還顯示,僅兩成子女會給予老年人補貼,大多數子女對於花錢購買專業服務的消費習慣還未形成。也就是說,從老人到子女都秉持著能省則省的原則,相關市場服務自然難以充分發育。

  誠如學者所言,居家養老不意味著只依靠家庭,當個體老化變為群體老化,養老問題就成為社會問題。面對上述矛盾,既然無形之手難以充分調節,那麼有形之手就要充分介入。由政府部門牽頭,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是民之所盼,也是務實選擇。這些年,從打造社區食堂、啟用養老餐集配中心,到試點社區養老服務管家隊伍,北京一直在積極探索。著眼於現實所需,嘗試的領域不妨再多些、推廣的力度不妨再大些。在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進程中,既要想方設法壓降成本,比如盤活一些社區閑置空間,多時段經營提高空間利用率等等,最大限度體現普惠性公益性,也要實事求是,著眼可持續發展,培育起老年人及其子女付費購買服務的意識,讓好事能辦好、辦長遠。

  今天的北京已處於中度老齡化階段,預計在2035年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當前占據主體的初老群體,大部分還有自理能力,也能夠照料他人,當他們逐漸步入高齡,才是壓力逐漸顯現的時候。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抓住有限的窗口期,加速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探索出相對完善的居家養老模式。

  政府部門托好底,發展好助餐、助浴、助潔等普惠型服務,將此外的部分交給市場,加大監管力度。相信一整套錯落豐富的服務體系,定能滿足更多個性化需求,支撐起更多人的夕陽紅。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崔文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