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釋放數字經濟促進就業的潛能
http://www.CRNTT.com   2023-06-19 08:34:58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不久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啟動2023年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線上線下協同發力,多方主體參與聯動,助力高校畢業生及各類勞動者求職就業。當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進而衍生出大量新就業形態,成為創造就業的新增長點,為勞動力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

  人民日報發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文章表示,數字技術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當前,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相互促進,推動新業態“無中生有、層出不窮”和傳統產業“有中出新、日新月異”交織演進,推動著勞動領域出現三大趨勢變化。一是需求上由“數量型”向“技能型”快速轉變,主要是向技能勞動轉變,我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將快速增加。二是供給上由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正在改變人力資源結構。三是勞動形態上,一大批新生代勞動者投身數據驅動、網絡協同、平台支撐的現代服務新業態,數字技能勞動者數量快速增長。《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與2015版大典相比,淨增158個新職業,並首次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占職業總數的6%。2019年以來公布的新職業中,與數字化、智能化緊密關聯的占到60%左右。數字經濟打破了工作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強了工作的靈活性、選擇性和包容性,能夠吸納包括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為穩就業提供了重要支撐。

  文章提出,充分釋放數字經濟創造就業崗位和促進充分就業的潛能,需要推動平台企業規範健康發展,鼓勵頭部平台企業探索創新。一方面,發揮企業開發和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深度推進“產教融合”,鼓勵企業、大學、科研機構深化創新合作,培養更多符合數字產業發展需求的數字化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對中小企業的吸引力、聚合力越來越強,促進數字平台上的中小企業持續繁榮發展,就能不斷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同時數字平台還能實現人才供需的精準匹配。

  充分釋放數字經濟創造就業崗位和促進充分就業的潛能,還需要提升廣大勞動者的數字素養和數字技能。從勞動需求來看,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工業互聯網、數字模擬、人工智能、物聯網控制等領域的人才需求會越來越大,培養更多數字技能人才,才能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從勞動供給來看,需要彌合“數字鴻溝”,讓普通勞動者掌握更多數字技能。比如,增強農民工的數字技能可以為其打開進入數字經濟行業的通道,讓他們既能適應現代化智能工廠的需要,也能投身到現代服務的新業態中。

  文章強調,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新需求創造新職業、新供給創造新市場、新技能適應新發展,順應數字化浪潮,繼續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不僅會為穩就業提供更多助力,還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