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能源汽車引領中國汽車產業駛入“新航海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23-06-14 08:54:20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今年一季度,我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強勁的銷量增長、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充足的核心技術儲備,再加上清晰的全球化戰略,在智能汽車的下半場競爭中,我國新能源車企帶著產品、技術、服務加速出海。

  作為上汽集團的子公司,安吉物流目前100%的海外運力均為上汽集團服務,憑借著全球第五大航運船隊的物流支撐力,上汽集團多年穩坐國內整車出口頭把交椅;源於對新能源技術實力的自信,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已進入挪威、日本、英國、德國等海外市場,足跡遍布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對“三電”及車規級芯片等核心技術的掌控成為比亞迪的征伐利器。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車企通過在海外建設工廠、研發中心的方式加深全球化布局。比如,在歐洲、北美、中東以及巴西等地,奇瑞汽車已經擁有10家海外工廠、1500餘家經銷商和服務網點。此外,長城汽車在厄瓜多爾、馬來西亞、突尼斯和保加利亞等多國建設了散件組裝工廠,還在俄羅斯、泰國、巴西等地建立了整車製造工廠。

  在筆者看來,攻守兼備的中國新能源車企,各顯神通加速出海的群像,預示著一個屬於中國汽車的“新航海時代”正在開啟。筆者認為,“落地—生根—發芽”,是對這一里程碑時刻的記錄。

  在落地階段,要審慎評估出海目的地的風險與收益。比如,包括汽車在內的大宗商品入歐前,安全性能、網絡環境等一系列合規認證,加上數據服務器等花費,再扣除成本、運費、關稅等,綜合成本投入代價昂貴。車企要多加留意海外相關政策的更新,以便隨時跟進。同時,大力吸收國際化的人才,在研發與生產方面積極探索適合國際標準的工藝與產品,積極搭建平台,以實現規模化降本。

  在生根階段,聚焦探索中國品牌海外“生根”新模式。之所以需要實施當地化發展戰略,是因為在漫長的全球化耕耘中,老牌跨國車企都認識到,如果無法與當地實現社會效應和經濟發展的共贏,依靠大規模純出口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正如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所言,在航海2.0時代,中國汽車產業和全球汽車產業需要“雙向奔赴”。

  在發芽階段,要更好地帶動當地配套產業發展,解決就業,實現環境友好型發展。想要真正打入發達國家規模可觀的汽車市場並站穩腳跟,需要在價值鏈上與當地行業進行利益分享。這就要求自主車企們須開拓更多海外市場資源,快速推進產業鏈的升級再造,從CKD(全散件組裝)過渡到全面當地生產,依托國家整體實力和政策導向,譜寫中國汽車行業的全球化新篇章。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龔夢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