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樣本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23-03-30 14:59:45


 
  未來路基

  科技創新、未來產業、物貿中心

  太倉有多條以當地名人命名的路,如教育家唐文治和核物理學家吳健雄。歷來崇文重教、對高端科教資源向往已久的縣級市,建成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和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智匯港。兩所大學既是太倉原始創新基礎,更是城市發展的動能所在。

  構建城市大腦,積蓄創新力。西浦太倉校區去年9月啟用,到2025年將為當地每年輸送不少於2000名高層次創新人才。校區結合太倉產業特點和發展需求,對應設置智造生態、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芯片等學院,已有海爾集團、中科曙光等多家企業參與學院建設。

  作為智能機器人學院合作夥伴之一,科沃斯創新模式研究院院長趙亮認為,太倉校區讓學生在校園就接受專業系統的行業技術學習,增強畢業後的適應能力,還能推動相關領域產學研深度合作,為前沿科研項目從技術研發到落地應用提供肥沃土壤。

  同樣,以“三航”(航空、航海、航天)著稱的西北工業大學牽手太倉,面向通用航空、民用航空、信息技術等方向培養人才。該校近千名學生暑期來到太倉,進入相關企業實習鍛煉,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西工大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太倉智匯港和長三角研究院將充分發揮學校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學科優勢,對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為太倉產業提級換檔提供助力。

  布局未來產業,提升競爭力。每到周五下班,太倉生物醫藥產業園門前車水馬龍、車流量陡然增高,人們趕往城區或回到上海。占地僅6平方公里,卻聚集4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年營業收入近300億元。

  生物醫藥是太倉“3+3”產業矩陣的重要一環,也是月初深圳行主推的“拳頭產業”。為了讓“太倉藥穀”更具含金量,太倉將充分承接上海張江和蘇州的溢出效應,並鎖定醫藥合同服務外包、醫療器械、生物創新藥三大方向,找准定位、錯位發展。

  依托優勢才能再造優勢。採訪中太倉幹部和企業家多次提及,太倉產業發展最顯著特點是充分利用自身禀賦,瞄准升級方向、把準時代脈搏,有的放矢規劃布局。

  從深藍到深空,航空航天是太倉另一個“未來產業”。20多年前落戶的德企舍弗勒,開發出新型航空發動機軸承,每年可為全球客機節約20萬噸燃油,加上西工大等科研機構支撐,太倉提出航空航天產業規模2025年爭取突破500億元。

  航空航天發動機換熱器鑄造工藝曾長期被外國壟斷,江蘇華鈦瑞翔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穩定量產,但去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產值僅200多萬元,當地政府仍兌現了房租減免等承諾。太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李剛表示,航空航天屬於全新賽道,未來一定會迎來爆發。

  對產業培育的耐心體現在產業生態的營造。“一個園區裡,上下樓就是產業鏈的上下游。”華鈦瑞翔總經理劉榮華舉例,不足百米外就是剛開業不久的北航天航長鷹實驗室,將負責檢測公司零部件。

  提升港口能級,鍛造持續力。沿海如果沒有港口,大海就是盡頭;但有了港口,就能打開面向世界的窗口。2022年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創下歷史新高,全球集裝箱港口排名第25。

  聯動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推動產業升級、發展高端服務業,實現“貨物量級”向“服務能級”轉變。太倉將現代物貿產業作為主導產業,推進港口航運物流運營中心、知名品牌物貿結算中心、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和樓宇經濟創新創業中心發展。

  面向未來,太倉港主要目標不再是做大規模,而是提升功能,將“港口流量”更好轉變為“經濟增量”。看中物流資源集聚、市場輻射範圍廣、分撥配送成本低等優勢,全球知名運動休閑品牌耐克、斯凱奇等均在此建設中國物流中心和結算中心,太倉產業鏈也得以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把港產城一體化作為城市發展“第一戰略”——這是蘇州市為新形勢下太倉發展定下的基調,與“以港強市”戰略一脈相承,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個數百萬平方米的全球特色商品展銷中心正在港區籌建,集商品展示、物流分撥、交易結算於一體。東南亞的水果、全球的海鮮、各國的名車齊聚,實現一站式“買全球、賣全球”。

  當年鄭和從這裡下西洋把中國帶給世界,而今太倉正努力“把世界帶給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