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化解井蓋周圍沉降風險,確保道路行駛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3-03-22 11:34:29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道路交通設施上井蓋及井周極易發生沉降、變形、開裂、龜裂等病害,致使發生交通事故,甚至人員傷亡。這個難題如何破解?

  3月17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揚州大學瞭解到,該校機械工程學院科研團隊與江蘇佳通新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昆山交通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經過持續5年攻關,研製出一種抗變形防沉降的道路寬邊井圈結構及其實施方法,採用多項自主研發的復合強化材料及成套強化工藝技術,將井周瀝青混凝土強化為柔性高性能強化材料,有效減少和消除了井周瀝青混凝土面層的變形和沉降。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劉加平認為,該項科研技術創新特點突出,涵蓋了產品標準及選型、設計原則、試驗方法、配套設備、施工方法、管理流程、標準文件等,體現出成套技術的先進性、實用性,既適用於新、改擴建道路工程,也適用於既有井蓋的改造升級,具有很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傳統井蓋及井周易沉降變形

  “道路檢查井數量多、分布廣,且多設置在城市中人口密集的區域。多年來,傳統生產的井蓋及井周極易發生沉降、變形、開裂、龜裂等。其中,井蓋及井周沉降變形的比例高達70%,成為人們擔憂的‘馬路殺手’。”江蘇佳通新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加林說。

  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金亦富介紹,傳統井蓋及井周沉降造成道路不平整,猶如道路上的“肚臍”。當車輛駛過這些“城市肚臍”時,會發生顛簸,不僅影響行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還會加速減震器等車輛零部件的損耗。車輛和井蓋自身震動產生的響聲,會對行人和周邊居民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對頻繁發生損壞的井蓋反復維護,不但會產生高昂的維護費用,增加城市運營成本,井蓋維護時封閉車道的時間過長,還會影響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居民出行的效率。

  為什麼傳統井蓋及井周極易發生沉降變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