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國牽頭制定首個端邊雲協同技術國際標準
http://www.CRNTT.com   2023-03-22 11:34:44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標準是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近日,由鵬城實驗室牽頭制定的全球首個端邊雲協同技術的國際標準——數字視網膜系統國際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在國際標準化組織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標準學會(IEEE SA)正式發布,標誌著我國在該領域的標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標準的主要科研領軍人之一、鵬城實驗室智能部視覺所所長王耀威告訴記者,相較現有的其他產業應用標準,該標準具有三大優勢:可調節注意力,能夠挖掘低密度的數據價值;軟件可定義,充分優化了整個傳感基礎設施的靈活性;隱私保護,有效彌補了現行標準在隱私保護方面的欠缺。

  著力破解超大城市海量視頻數據處理難題

  隨著近年來城市規模的擴張與需求的複雜化,超大城市在公共安全與交通治理上迎來了巨大挑戰。傳統的視覺感知系統已無法滿足城市海量視頻數據的處理分析需求,難以支撐城市治理應用。

  “例如,傳統監控攝像頭為‘一對一’模式,在此模式下,海量高清視頻數據的傳輸對系統帶寬帶來很大壓力,極大影響了城市治理效率。”王耀威表示。

  為著力破解超大城市海量視頻數據處理難題,鵬城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率先提出數字視網膜這一重要概念。他強調在攝像頭中嵌入芯片,將攝像頭獲取的視覺數據經過高效編碼和緊凑特徵提取後,傳送給“城市大腦”,以便更為高效、靈活地檢索和分析。

  基於此,鵬城實驗室成立團隊開展研究,並在原有的“視頻編碼流+特徵編碼流”的“雙流”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三流”模式,創新性地增加了模型更新流,大大加強了該系統應對城市治理等複雜環境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