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快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23-02-14 08:57:00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8004萬人,占總人口的19.8%。與2021年相比,老年人口增加1268萬人,比重上升0.9個百分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勞動人事學院教授趙忠文章提出,以適老化改造為抓手,通過家庭、社區和公共設施為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有力支撐。從中國老年人口的居住方式看,家庭是其日常活動的主要空間,應進一步因地制宜,通過加裝電梯、安裝緊急呼叫器、增強衛生間安全性等方式,提升家庭環境舒適度。社區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社會環境,既要建設和改善公共活動場所、社區食堂、社區醫院等硬件環境,也要健全和完善家政服務、醫療服務、養老服務等軟件環境。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勢在必行,這有助於增強老年群體的社會參與感與融入感。

  以老年人的需求為中心,以提高老年人的福祉為目標,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三大體系。在社會保障方面,養老保險和醫療報銷直接關係老年人切身利益,是老年群體關注焦點。要營造高質量、可持續、更加公平包容的制度環境,完善老年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優待、社會慈善體系,進一步提高社會養老保障能力。在養老服務方面,近年來,中國養老方式發生深刻變化。要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努力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在健康支撐方面,一方面要深化相關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另一方面要通過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等措施促進健康老齡化,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

  家庭、政府、社會齊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格局。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安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家庭是社會的基石,更是老年人物質保障與精神慰藉的主要來源,要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體系,充分發揮家庭在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政府應著重發揮好在頂層設計、規範標準、統籌協調等方面的引導。在社會層面,要給予老年群體更多關懷,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風尚。

  文章指出,讓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僅是“小家”願景,更是“大家”目標。適應老年人需求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的轉變,積極推進老齡事業、產業與時俱進,加快推進各領域適老化改造,我們就一定能更好地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