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展銀發經濟重在供給側發力
http://www.CRNTT.com   2022-12-22 09:26:31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近日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發展銀發經濟,推動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品”。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熊麗評論文章表示,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量為2.64億,占總人口的18.7%。另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文章認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中國的基本國情,將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當前,規模不斷擴大的老年人口已成為經濟發展中日益重要的消費群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老年人的需求結構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對於“衣食住行用”等產品和服務具有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但龐大市場需求目前尚未轉化為現實購買力。據測算,目前中國銀發經濟總規模約5.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5.56%,與中國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20%以上相比,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是擴大內需重要抓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發展銀發經濟,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品,培育智慧養老等新業態。”
  
  從內容上來看,銀發經濟既包括老年人用品等傳統實物消費,也包括健康管理、家政服務、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健身休閑、金融支持等服務,以及公共場所、居家環境和智能產品的適老化改造等,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產業空間可謂廣闊。“十四五”時期,中國還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規劃布局10個左右高水平的銀發經濟產業園區。
  
  發展銀發經濟,要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雙重作用,推動老齡事業與產業、基本公共服務與多樣化服務協調發展。一方面,要堅守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能,著力滿足所有老年人的基本養老需求,增加普惠性養老服務資源,織密扎牢特殊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網。另一方面,要積極發揮市場作用,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
  
  文章指出,當前,制約銀發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要通過擴大供給、提升質量、優化結構、完善標準,有效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務目錄、質量標準,規範市場秩序,促進老年用品製造業和服務業加快轉型升級;加力促進健康養老等服務消費,發展適合老年人消費的旅遊、養生、健康咨詢、生活照護、慢性病管理等產品和服務;穩步推進適老化改造,進一步提升老年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化。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發展壯大銀發經濟,關係億萬老年人幸福晚年,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大有可為,正當其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