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東北年俗的生長與消融
http://www.CRNTT.com   2023-01-26 17:20:10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網評:東北年俗的生長與消融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宋金波

  小年夜,買了一堆煙花爆竹,帶兒子去河面放掉。梅河匯入輝發河後已是一條江的身量,冰面闊大空曠,滿目皆白,正是放煙花的絕好舞台。兒子自然歡呼雀躍。對在上海長大的孩子,算是他父親的老家——這個叫“梅河口”的小城市所能給的一種“福利”吧。

  可是燃放煙花爆竹的人似乎在減少。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就我自己的感覺,在梅河口,似乎現在大部分人家過年時買的鞭炮並不比三十年前多——當然會貴得多,卻與物質豐富的進程不太同步。一個顯然的指標,是售賣煙花爆竹的店面越來越少,以至於與老家的中學同學聚會時,席上會有人求問哪裡才能買到煙花。即使買了,找到合適的地方燃放,在春節冬夜突破重重寒冷求一時之樂,也變得益發困難。放煙花作為一種年關娛樂的地位與神奇魅力,早已淡化了。

  放煙花爆竹在春節習俗中,曾經大概算全國最大公約數。連這也愈發淡了,可以想見那些更具地域特性的春節習俗,少不得要接受年歲的考驗與洗禮。

  我小時候,1980年代吧,到別人家串門,很多人家裡某面墻上有祭拜專用的一塊空間。擺放的物件五花八門,祖宗牌位,神靈畫像……通常香煙繚繞,光線不足,充溢晦暗的神秘感。春節期間,照例還有供果糕點,講究一點的,糕點都按了紅點。說也奇怪,即使在物質那麼匱乏的年代,也很少聽說有小孩子偷吃供果的事件。想必是那神秘的威儀,確實深種到了所有人心中。

  如今普通人家已經少有這樣專門的空間。即使有家中祭拜需求,也都大為克制,甚至近乎敷衍。反正以我所見,作為一種曾經相當普遍的習俗,這個祭拜空間是在年歲中慢慢消融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