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發展:下一個五年的新機遇在哪?
http://www.CRNTT.com   2022-12-24 08:48:47


 
  第三,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將促使中國營商環境取得新的飛躍,一個更加法治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中國資本市場體系將在明年初見成效。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中,有人認為明年外貿下行預期比較大,可能不像今年那樣亮眼,拉動經濟將主要靠內需和投資。我不太同意這個觀點,我認為明年外貿依然會做出比今年更重要的貢獻,外貿永遠是整個戰略的預備總隊,哪裡需要就會在哪裡出現。不過,從我國經濟發展來看,在外貿形勢比較好的時候,我們更應當未雨綢繆,盡快轉向拉動消費,這是主動的應變,是一盤大棋。

  這個轉換需要時間,外貿的亮點、招商引資的努力是通過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來爭取時間、取得主動。因此,要營造更加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營商環境,對待民企、外企的政策將會在明年密集性地出台,加之我們的區域和雙邊自貿區的升級,“一帶一路”不斷的擴容和發展,以及RCEP的進一步推動,這些都將使中國成為疫情過後門戶大開的全球超大型經濟體。

  綜上所述,我相信中國經濟明年將會以8%的增速領跑全球,並給全球經濟帶來信心和希望。

  餘永定(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總體而言,對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我們應當是有信心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有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其他的相應配套政策。只要政策對頭,假以時日,中國經濟一定能夠重新實現較高、可持續增長這一重要目標。由於今年的低基數,明年中國經濟增速目標應該定在5%以上,甚至可以考慮6%。

  我認為,明年需要繼續執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在這種情況下,財政赤字占GDP比率的上升難以避免。這是穩增長不得不付出的代價。擴張性財政政策的著力點應當依然是廣義上的基礎設施投資,應該改善基礎設施投資的融資結構,改善對專項債發放和使用的管理,提高地方政府用好專項債的積極性。貨幣政策應該大力配合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繼續降低利息率,為國債的發放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信貸政策應該繼續寬鬆,但是要注意不要採取非市場手段硬性要求商業銀行增加對特定類型企業的貸款,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上財政政策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主要制約是通貨膨脹,在未來一定時間內我們可能要忍受通貨膨脹率的升高,對此要有心理準備。

  明年外貿形勢不容樂觀,我們確實有必要刺激內需,切實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現居民消費需求的回升非常重要,關鍵在於經濟和收入增長的恢復,各地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採取特定的居民消費刺激措施。

  姚洋: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可能在3%-3.5%,距離潛在增長速度有兩個百分點的差距。我對明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還是很有信心的,明年1月份全國絕大多數地方還在調整時期,但是二季度經濟會全面復甦,接下來兩個季度尤其是第四季度經濟會較快增長,全年達到5.5%-6%的增長速度是完全可期的。明年經濟可能會稍微過熱,有可能出現通貨膨脹,但不必對此過分調控。

  賈康:按照2021年的經驗,在前一年基數較低的情況下,下一年經濟增速的引導性目標可以適當調高。明年如果要提引導性的目標,我認為至少應該提6%左右或者6%以上。我們應該有信心把明年的經濟增速托到6%往上,甚至有可能達到7%-8%。

  張軍:明年經濟總體上當然會呈現一個先低後高的走勢,下半年經濟形勢預期會有更好的恢復性反彈。為此,明年的財政政策要更加主動、大膽,財政和貨幣政策要能突破一些傳統的認知,特別是要讓財政政策占主導。

  曹和平:如果明年俄烏衝突和國際上的單邊主義政策沒有大規模升級、數字技術支持下的聯網共享經濟能夠健康成長、消費者預期和基層行政者預期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有序調整逐步恢復,我認為明年的增速應該在6.5%以上。

  多措並舉,激發中國經濟各領域活力 

  杜蘭(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構建新發展格局,數字經濟作為接下來全球經濟復甦最關鍵的動力來源,也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新動能。而人工智能作為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最核心的引擎之一。

  未來五年,我們需要更加自主可控的硬科技,推動科技更快更廣更深地賦能千行百業,形成從技術創新到核心產業成長再到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的合力。一方面,推動核心源頭技術創新和系統性創新,推動各種技術發展所需要的公共能力研究,以及各類邊緣交叉學科的融合研究;另一方面,希望未來,更多有夢想、有熱血的創業者加入進來,形成共生共融的產業生態。

  作為科技界的從業者,我們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堅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全球競爭格局下,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發揮我們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既要堅持科技的自主創新,充分利用國內優勢來加速技術和產業的良性循環,也要積極尋求科技上的多邊合作,讓科技和產業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曹和平:我認為未來五年的增長機遇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重建全球公共品,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公共品進行重構,使其能夠重新發揮引領全球經濟復甦的作用;第二,關注數字技術支持下的聯網共享經濟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大車間、流水線、模塊化經濟的升級和改造。

  另外,企業家精神是一種稀缺的人力資源,是黏合各種資源要素的重要一環,我國民營企業家數量眾多,要注重保護民營企業家的創新精神。

  賈康:激發經濟的活力,要緊緊抓住解放生產力的制度創新、作為第一生產力要素的科技創新、企業界的管理創新,以及學者和研究者們的理論創新,要把四個層次的創新結合在一起,形成系統工程。

  張軍:我建議是否可以考慮設立一個由一流宏觀經濟學家組成的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以便能夠獨立地、客觀地對宏觀經濟形勢做出研判並給出政策建議。相對於現有非常分散的各大政府智囊或智庫機構,這個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意見會更獨立、權威和專業,給出的意見可能更值得政府在出台政策時特別參考。

  來源: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