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讀懂中國經濟發展大勢
http://www.CRNTT.com   2022-12-19 09:02:16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2022年即將收官,中國經濟態勢引人關注——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衝擊,中國經濟頂住壓力,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3%,在上半年同比增長2.5%的基礎上,持續鞏固回升態勢。

  究竟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如何把握中國經濟大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明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位,指明中國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

  新時代新征程。讀懂中國經濟,把握中國經濟發展大勢,就必須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迎接更加壯闊的光明前程。

  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國經濟正在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來對衝前進路上的一切不確定性

  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二季度同比增長0.4%,三季度同比增長3.9%……一條V型曲線,折射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走過的不凡歷程。

  3月以來,具有強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波及多數省份,烏克蘭局勢複雜演變,中國經濟持續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際國內大局大勢,提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明確要求,始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引領中國經濟這艘大船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破浪向前、行穩致遠。

  二季度前期經濟明顯下滑、後期扭轉下滑態勢,三季度總體恢復向好,四季度抓住窗口期推動經濟進一步回穩向上……面對內外部階段性、突發性因素衝擊,中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恢復回升,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胸懷“國之大者”,把握“兩個大局”。

  1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強調“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市場各方普遍預計,隨著近期一系列有效措施的逐步有序推進落實,中國經濟活力將會有效恢復、增速將會持續回升。

  “總的來看,今年面對疫情等諸多超預期因素影響,GDP增速出現波動在所難免,要實事求是、理性對待,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實現中國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奠定良好基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鬆成說。

  考量經濟發展,GDP增速並非唯一標準。

  GDP及其增速,常常用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綜合經濟實力和水平。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作為數量指標的GDP,並未能全面反映經濟活動的質量、效率以及所帶來的民生福祉。

  “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速度再快一點,非不能也,而不為也”……

  中國經濟步入新時代,敏銳把握發展之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實踐中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幹”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破除“速度崇拜”“速度焦慮”,引領中國經濟走向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方向上來,這正是對歷史與未來、中國和世界的深刻把握——

  從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發展歷程看,決定一國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不僅在於規模和體量,更在於是否有領先的科技、強大的製造業以及完善的制度體系。

  有人曾提出“GDP的耐用度”這一概念,引導人們關注GDP的增加能否帶來持續的效率。

  有量無質的發展,必然是大而不強。

  凝聚著對中國發展道路的接續思考和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理念是關於發展的系統的理論體系,形成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說,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實現高質量發展正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系統性體現。

  新時代的中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2013年至2021年,中國GDP年均增長6.6%,高於同期世界2.6%和發展中經濟體3.7%的平均增長水平。10年來,GDP從54萬億元增長到11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比重升至18.5%,穩居世界第二。

  2013年至2021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平均為38.6%;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提高到近30%,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卻累計下降約34%;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站在更高歷史起點上,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強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把發展質量擺在更突出的位置,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部署都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衡量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GDP的含金量是多少,或者說經濟增長是否能帶來更多絕對量和更高質量的發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說。
  挑戰越多、困難越大,越彰顯出堅持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邏輯,中國經濟也正在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來對衝前進路上的一切不確定性。

  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在於將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堅定不移。

  今年9月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1位,連續十年穩步提升,位居36個中高收入經濟體之首。2013年起,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中國空間站築夢蒼穹,載人航天取得新突破;中國大飛機C919取得型號合格證,全球首架正式交付;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正式下水亮相、運油-20飛機翱翔天宇……今年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彰顯創新魅力,創新引擎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關鍵支撐。

  美國彭博社發表評論說,中國近十年來一直專注於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這些高技術領域正為中國經濟創造更多更高的價值。

  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在於轉型升級的方向堅定不移。

  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月度產銷再創新高,市場占有率達到33.8%。新能源汽車出口9.5萬輛,同比增長1.5倍,成為拉動汽車出口的新動力。

  從汽車進口大國到出口大國,折射中國製造業深刻嬗變。

  製造大國加快轉向製造強國,服務業穩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綠色成為經濟發展的鮮亮底色,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第一大引擎,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十年砥礪,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轉變,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三新”經濟,是反映經濟發展新動能趨勢的重要指標。2021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7.3%,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2020年增長35.4%。

  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在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

  就業、收入、教育、醫療、環境……雖無法完整納入GDP的統計範疇,但無一不與民生福祉密切相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2012年至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6%,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形成全球最大的社會保障網。

  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持續把穩就業、穩物價、保民生作為必須守好的底線。儘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穩就業政策持續發力,今年前11個月,城鎮新增就業1145萬人,完成1100萬人的全年目標任務。全球通脹壓力高企,中國物價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前11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提出的人類發展指數,以“預期壽命”“受教育年限”“人均國民總收入”等指標來衡量,更加側重人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獲得感。2020年和2021年,全球人類發展指數連續兩年出現有記錄以來的下降,而2021年中國在這一指數的排行榜上較2019年提升了6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