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聽,紅色的歷史在述說
http://www.CRNTT.com   2022-12-14 15:04:28


 
  只爭朝夕,專業力量攜手並進

  “這次,我們發現不少老兵此前沒接受過採訪,也有的老兵接受過多次採訪,家屬很擔心老人的身體吃不消。”幾年前,遼寧省軍區、遼寧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統籌利用已建立的老兵信息庫,全面梳理參戰老兵情況,發現此前口述歷史採訪工作中存在各自為戰、交叉重叠等問題。

  汲取經驗教訓,遼寧省各軍分區(警備區)政治工作處,各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檔案館、電視台、廣播電台等單位建立聯合機制,抽調骨幹力量,組成聯合採訪攝制小分隊,籌劃推進,成果共享。

  “我們采集的文字、實物、錄像和回憶錄等檔案資料,經過整理和數字化後,按照檔案保存原則多處備份,可實現永久保存。”遼寧省檔案館接收征集部部長張曉風告訴記者。在全省開展的參戰老兵搶救性口述歷史採訪工作中,省檔案館按照一人、一主題、一場或多場戰鬥,統一標準完成個人記錄,軍地雙方協調黨史軍史專家,對採訪拍攝內容進行核對校准,防止發生史實性錯誤。

  “在遼寧省錦州市義縣西南街東關街胡同19號,我們見到了抗美援朝老戰士蔣文。老人家性格開朗,現場為我們歌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綉金匾》等歌曲,歌詞記得清清楚楚。”回憶起採訪蔣文的情景,遼寧省丹東電視台《銘記》紀錄片工作組記者張萍歷歷在目。

  採訪後不久,張萍收到蔣文兒子發來的30多條微信,說老人看到精心製作播出的節目,激動得落淚。

  “聽老人家說等我們哪天再去還給我們唱歌時,我鼻頭一酸。我想,這就是我們做好節目的意義。”張萍說。

  跟隨張萍等不同單位、不同領域的人士參與口述歷史的主題擬定、拍攝保障、訪談整理、內容核校等工作,遼寧省軍區沈陽第十一幹休所幹事王丹受益匪淺。

  “口述歷史檔案是國家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握好國家與個人、采集與研究、專業性與開放性之間的關係,需要參與的各方專業嚴謹、通力合作。”王丹說,這些專業人士給她上了生動一課,她將利用學到的知識、積累的經驗,挖掘好英雄個體的故事,不讓紅色記憶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