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
http://www.CRNTT.com   2022-10-16 08:18:23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位運行,外部環境更趨嚴峻複雜,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需穩固的情況下,發揮好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不僅有利於短期穩定經濟增長,更有利於調整未來供給結構。基於此,促進基建投資的增量政策正加速推出。

  在6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確定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的舉措”後,兩個月內,通過國家開發銀行成立的國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及通過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成立的農發基礎設施基金,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投放3000億元。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再新增3000億元以上,支持領域也進一步擴大,在此前基礎上將老舊小區改造、省級高速公路等一並納入。

  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明顯的乘數效應,短期可以拉動GDP、增加就業、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長期可以為下一輪經濟增長和創新打下基礎。而融資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因素,尤其是投資大、工期長的重大工程項目,更需要中長期資金的支持。

  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對基建項目進行股權投資以解決基建項目資本金到位難等問題,將為各地基礎設施建設按下“加速鍵”。目前,在浙北,蘇台高速南潯至桐鄉段樁基施工正酣;在粵西,茂名港博賀新港區油品碼頭初見雛形……一批穩投資、促消費、惠民生的重大項目正加速形成實物工作量。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作為階段性舉措,還具有較強的外部效應。一是“撬動”效應。伴隨著首批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投放,多家商業銀行的配套貸款已經跟上,其撬動更多商業銀行資金穩投資的作用已經顯現。

  二是“熨平”效應。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項目融資支持,有利於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的條件下,引導金融機構發放中長期低成本配套貸款,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這有助於“熨平”經濟波動,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三是“叠加”效應。9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依法盤活地方2019年以來結存的5000多億元專項債限額,優先支持在建項目。這將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形成“叠加效應”,有利於擴投資、帶就業、促消費。

  搶抓政策機遇,重視並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為基建項目開工建設提供支持,必將有效拉動投資,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貢獻。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毛同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