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用好專項債限額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2-10-12 09:14:17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今年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內外部環境,專項債為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8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專項債結存限額這一增量政策工具的落地,有助於專項債接續發力、擴大有效投資,更好地推動四季度經濟回升。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吉富星文章稱,不難發現,新增專項債今年靠前發力,在穩投資、穩增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去年12月財政部提前下達1.46萬億元的2022年新增專項債券額度,今年要求“6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力爭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總體進度相比往年提早幾個月。從拉動投資效果看,1月至8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3%,增速連續4個月回升。其間,專項債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實現了“早下達、早發行、早使用、早見效”,為加強逆周期調節、啟動專項債增量政策贏得了時間窗口。
  
  文章分析,目前,專項債有額度空間、有實施條件,可與其他政策工具協同發揮積極作用。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2.5%,尤其是二季度經濟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此後的7月和8月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但目前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正處於緊要關口,仍需注重發揮多種政策合力的作用。當前,專項債餘額尚未達到債務限額,可動用的存量空間約1.5萬億元,本次盤活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可以填補9月以後專項債發力的“空窗期”。與此同時,此次專項債結存限額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政策性信貸等政策配套,有助於形成三、四季度的投資滾動接續,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對此,應切實用好專項債結存限額政策,注重投資拉動作用,注重效率、不留風險隱患。專項債不計入財政赤字,但納入債務限額,並要保障融資與收益自平衡,祗有債務風險可控、符合條件的項目才能發行。專項債結存限額的地域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區債務空間小且風險相對較高,同時,部分地區下半年施工期較短,如分配額度過大可能導致資金閑置,也無法及時形成實物工作量。故而,債務額度分配應充分考慮各地債務風險水平、項目質量和建設條件等因素。根據中央安排,此次專項債發行中,30%的額度由中央財政統籌分配、向成熟項目多的地區傾斜,各地在10月底之前發行完畢,優先支持在建項目,年內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從目前額度分配看,財政實力強、債務風險低的地區,或項目質量高、實施條件好的地區獲得的額度更多,且多數地方計劃在10月完成發行工作。此次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綜合考慮了穩投資、債務風險和實施條件等因素,兼顧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風險防範要求,也為未來財政政策預留了一定空間。
  
  文章指出,下一步,應加快推進專項債的發行及使用工作,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與其他政策協同發力。
  
  要進一步適當擴大專項債資金投向領域、擴大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更好發揮擴大有效投資和資本撬動作用。盡快落實各級政府專項債的額度分配及預算調整工作,新增專項債收支要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按規定調整各級預算。
  
  要扎實做好前期工作,繼續堅持“資金、要素跟著項目走”原則,遴選條件成熟、有效益、能盡快落地見效的項目,加快債券發行工作。督促地方加快項目建設工作,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如存在無法繼續實施的項目,則要盡快按程序調整用途,防止資金沉澱。
  
  要壓實項目單位責任,防範資金挪用或違規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以及建成後的運營效率,有效防範政府債務風險。注重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政策性信貸、商業信貸等形成協同效應,並與2023年的新增專項債項目形成聯動策劃,更好發揮擴投資、帶就業、促消費等綜合效應,助力經濟企穩向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