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岸諸神同祀 共同精神家園
http://www.CRNTT.com   2022-07-24 00:23:00


 
  在這些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中華傳統宗教信仰背後,不僅連結著台海兩地的鄉土情誼,更代表著台灣承續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台灣在幾百年前就是中華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員。因此,就兩岸關係中的宗教角色而論,占據台灣宗教信仰主流的傳統宗教信仰是促進兩岸人民交流往來的文化基礎,是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天然粘合劑。首先,各宗教教義及其儀軌蘊含豐富的中華文化價值,無論是儒家倡導的忠孝節義、仁義王道價值,還是道教追尋的天人合一、靜心節欲價值,亦或佛教重視的圓融慈悲、因果輪迴,無不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深深烙印在海峽兩岸民眾的心靈深處,成為兩岸同胞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這些共同的民族性格,使得兩岸民眾交流溝通能夠產生天然的心靈契合,屬於我群的同胞認同油然而生。

  其次,雕梁畫棟、飛檐走壁、建築古色古香的宮廟建築,充滿中國古典建築文化氣息,台灣許多歷史悠久的宮廟建築材料來自祖國大陸,甚至宮廟名字也是直接沿襲於大陸,如台北萬華區著名的龍山寺,即同泉州晉江的龍山寺同名。置身於充滿傳統中國建築元素的寺廟宮觀,無疑將增加台灣民眾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提升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身份歸屬感。

  再次,台灣佛、道教及民間宗教源自大陸,奉祀的諸神來自祖國大陸,兩岸“諸神同祀”,構成兩岸共同的歷史文化財富,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大家庭提供有力依據。中國歷史上長期盛行“先賢聖人”崇拜,後世為他們塑造金身加以供奉,以至於台灣許多宮廟供奉的神明其實是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歷史人物。如全台信眾最多的媽祖林默娘,是北宋初期福建泉州湄州島人;許多政商界人士供奉的關聖帝君關羽,是三國時期山西運城人;保生大帝吳夲,是宋朝時期福建泉州名醫;開漳聖王陳元光,是唐朝時期河南固始人;開台聖王鄭成功,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為福建泉州人氏;佛教俗神清水祖師陳昭應,是北宋時期福建泉州的高僧;島內客家族群信仰的三山國王是廣東揭陽三座山——巾山、明山、獨山的山神;王爺信仰中的五府千歲分別是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範承業,他們生前是唐朝的開國功臣;至於玄天上帝、九天玄女和中壇元帥等等,則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中的神話人物,來自於中國傳統的典故,在兩岸人民中家喻戶曉。這些來自祖國大陸的神明,許多是出自中國古代歷史的名人,也有的出自中國神話傳說,無不彰顯兩岸的歷史文化聯結,表明台灣屬於中華文明體系,兩岸人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關係。

  三、民進黨“去中國化”陰謀在強大的傳統宗教信仰面前不堪一擊

  儘管歷史和現實表明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但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李登輝以及陳水扁、蔡英文等為代表的“台獨”分裂勢力卻罔顧事實,為了自身政治利益,在台灣內部大力推動“去中國化”活動。尤其是蔡英文自2016年5月20日上台以來,在推動文化“去中國化”上更加不遺餘力,“從廢除課綱微調、取消遙祭南京中山陵、拆除‘故宮南院’十二生肖獸首、不紀念光復節和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拆除蔣介石銅像、中正紀念堂停售蔣氏公仔,到最近取消遙祭黃帝陵,衹要是與大陸政治歷史有關、衹要是與中華文化扯上關係,蔡英文當局都要除之而後快。”⑧可見他們推動“去中國化”用心險惡、手段有條不紊、工作越做越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