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重視古籍,讓民族記憶生動起來
http://www.CRNTT.com   2022-04-19 09:24:45


 

  “各院校、科研機構對於古籍整理成果的認定普遍偏低。在評獎時,古籍整理成果通常會排在專著、論文之後。”在張劍看來,這個評獎結果雖說意外,卻也符合很多評價體系的“慣例”,“一些高校的職稱評審也是這樣,專著、論文才是硬指標,古籍整理成果可有可無,而且在評價體系中的分量也遠不能與專著、論文相比。”

  “在目前的學術界,重論文、輕文獻成為一種傾向,古籍整理在學術體系裡不被重視,這導致很多有能力、有水平的學者不願意從事古籍整理。”做古籍編輯多年,中華書局總編輯周絢隆懂得古籍整理的艱辛:整理者必須逐字逐句讀懂古籍,而不能跳過自己不懂的內容,因此也就無法“藏拙”,為了解決一個斷句問題,常常需要查閱很多文獻資料。

  標點在古籍上的一個個逗號、句號,看似簡單,卻凝聚著整理者的大量心血。然而,也有些整理者、出版單位把這一個個標點看得過於簡單,把古籍整理當成追名或逐利的工具,一些古籍整理作品質量堪憂。

  “現在,對於專著、論文的學術價值認定,已經有了一套較為成熟的評價標準,而在古籍整理領域則缺乏有效、明晰的評價指標,這就容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一方面優秀學者不願意從事古籍整理,另一方面劣質的古籍整理作品屢見不鮮,使大眾對古籍整理產生偏見和誤解。”張劍認為,可以通過創新性、難易度、重要性、規範性、可靠性這五個標準對古籍整理的學術價值進行評價,“隨著《意見》的出台,我期待未來可以建立一個指導性標準,用以衡量古籍整理成果的學術價值,使古籍整理與專著、論文形成並駕齊驅的關係。”

  提升古籍整理作品質量,學界有責任,也離不開出版界的努力。

  “古籍整理實踐性很強,古籍編輯必須具備文史哲通識。這些年各地古籍出版項目增多,投入雖多了,但編輯人才隊伍還沒有培養起來,於是一些項目化、工程化出版項目變成‘急就章’,難免出現粗制濫造的現象。”周絢隆說,如今很多專業古籍出版社都出現了編輯隊伍青黃不接的情況,“我們要花更多時間培養編輯隊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