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2-04-12 10:54:14


 

  第四,有助於深刻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抉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表明,經濟活動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從而實現循環流轉。在正常情況下,如果經濟循環順暢,物質產品會增加,社會財富會積聚,人民福祉會增進,國家實力會增強,從而形成一個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如果經濟循環過程中出現堵點、斷點,循環就會受阻,在宏觀上就會表現為增長速度下降、失業增加、風險積累、國際收支失衡等情況,在微觀上就會表現為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降、居民收入下降等問題。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努力煉就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沒有任何人能打倒我們、卡死我們!”對於如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更是依據供給側與需求側的辯證關係,從需求側、供給側以及如何暢通供給與需求三個層次闡釋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策思路和基本舉措。從需求側看,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緊緊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優化需求結構,做大做強國內市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釋放內需潛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擴大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從供給側看,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必須繼續完成“三去一降一補”的重要任務,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係,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從“打通”供給側與需求側看,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繼續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