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1-08-06 07:53:09


現代金融體系,應能夠主動適應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這一表述確定了未來一段時期中國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目標方向,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一

  光明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知識中心副研究員李蒼舒文章表示,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主要目標是更加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既是金融的天職,也是二者共生共榮的內在要求。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金融體系是為實體經濟提供有效金融服務的前提。在新發展階段,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重點是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這就要求建立更高層級的現代金融體系,亦即《綱要》提出的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具備一些基本特征:一是具有高度市場適應性和環境適應性,能充分滿足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能夠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態勢;二是具有充分的國際性和開放性,能契合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適應國際金融市場規則,滿足不同交易方式和市場規模的要求;三是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資本市場充滿活力,銀行體系效率高,有高質量的金融運行和組織體系;四是管控機制科學,有較強的防禦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和自糾錯能力,能助推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五是具有普惠性,能夠廣泛服務於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三農領域和製造業,能讓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群體以可接受、可負擔的成本得到有效、適當的金融服務。

  二

  文章提出,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應能夠主動適應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健全現代金融體系,應緊密圍繞有效支持實體經濟這一根本目的,這既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需要進一步完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強化國際金融協調合作,構建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體系。需要以穩定幣值、促進就業為目標,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以現代化的貨幣管理手段保持貨幣供應量與實體經濟增長速度相匹配,為經濟發展提供總量適度的貨幣支持。需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提升傳導效率,化解傳導過程中的體制性和機制性梗阻,保持貨幣政策鬆緊適度。需要優化銀行業信貸結構,規範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引導資本市場發揮財富管理和風險配置的功能,更加合理地配置金融資源,加大對國民經濟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發展的支撐。需要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和金融領域跨周期政策頂層設計,堅決防止金融業脫離實體經濟、防止金融機構“以錢生錢”的自我循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