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東北經濟一體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3-03 08:54:36


要以東北經濟一體化形成參與東北亞經濟合作的合力。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已成為新發展階段推進東北振興的重要目標。從現實看,統籌東北地區發展和安全,需要在推動東北經濟一體化中尋求新動力,實現新突破,並由此提升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能力。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文章提出,未來,推進東北經濟一體化,初步考慮:以統籌發展和安全為目標,以城市圈為載體,以優化區域產業空間結構為重點,以國有經濟布局一體化為關鍵,以基礎設施一體化為基礎,以開放布局一體化為引領,合力打造東北經濟增長極,形成區域改革發展新布局。

  調整優化東北產業空間結構布局

  文章分析,統籌發展和安全,產業空間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優化是重點。要以東北經濟一體化形成安全穩定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明顯提升東北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區域產業同構、產業布局分散、產業關聯弱化是不是東北地區統籌發展和安全面臨的突出矛盾?作為老工業基地,東北工業基礎雄厚,製造業種類齊全、技術水平先進,工業成熟度高,產業鏈條完整,產業工人訓練有素,同時科教基礎好,擁有一大批高等學校、科研院所。

  這幾年,東北地區產業結構有所優化,但產業同構、布局不優的矛盾依然突出,低水平重複競爭已並成為制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首先,先進產業集群缺位。2021年有關部門評選的全國25個先進製造業集群,東北沒有一個入選;其次,產業集中度不高。與本鋼集團合併後的鞍鋼集團,粗鋼產量位居全球第3位,僅次於中國寶武和安賽樂米塔爾。總的來看,東北提升產業集中度仍任重道遠;再次,產業競爭力不強。2011年至2020年,東北三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年均下降8.92%,而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長1.22%;最後,產業結構不優。東北地區製造業總產值中,勞動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產業產值所占的比重高達93%,而技術密集型產業產值僅占7%。

  適應“五大安全”要求推進東北產業一體化,對調整優化東北產業布局的基本要求何在?緊緊圍繞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定位,加快形成東北產業一體化的行動方案,調整優化整合東北地區產業資源,爭取到2025年初步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為此,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加大國防安全行業布局。著力強化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的產業保障,實質性提升國家重要工業基地的地位;其次,優化東北農業產業化布局。全域整合優化農業資源,以區域一體化布局拉長東北農業產業鏈,更加鞏固國家糧食“壓艙石”地位;再次,協同推進生態型產業發展。圍繞“雙碳”目標實現統籌生態文化旅遊資源保護開發,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第四,統籌區域能源布局。聚焦能源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強化與相關國家的能源合作,在國家能源安全中的地位更為突出;第五,優化以裝備製造為核心的產業布局。按照比較優勢推進區域產業錯位發展,強長鏈、補短鏈,在維護全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中發揮更大作用。

  裝備製造業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放大區域基礎產業優勢。把做強做優做大裝備製造業作為東北產業一體化的重點,到2025年初步形成區域協同、開放創新的先進裝備製造業體系;二是打造一批優勢產業集群。要在工業母機、船舶製造、航空製造等發展基礎比較好的重點領域實現強強聯合,形成一批引領區域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優勢產業集群;三是在“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布局上努力實現創新突破。從研發經費投入來看,2020年,東北三省一區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僅為1.42%。這就需要東北地區顯著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將“東北製造”升級為“東北智造”“東北創造”。

  強化國有經濟的戰略安全保障能力

  文章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國有經濟優化布局是關鍵。要以東北經濟一體化強化國有經濟的戰略安全保障能力。

  國有經濟合理布局是不是東北地區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關鍵因素?國有資本向戰略性安全保障服務領域集中,是東北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大任務點。布局不合理是制約東北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因素。東北國有經濟在傳統競爭性領域比重偏大,功能性、保障性領域國有資本配置相對不足。調查顯示,遼寧近70%的國有資產集中在鋼鐵、煤炭、裝備製造等領域;吉林地方國企在國民經濟行業大類中均有分布,其中只有不到8%的資產分布在工業領域。

  國有資本布局不合理,影響國有經濟抗風險能力提升和民營企業發展。2020年,黑龍江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率在全國僅高於西藏,而遼寧和吉林分別只有0.98%和2.74%。2021年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東北地區僅有8家企業入圍。

  從東北經濟一體化的現實需求出發,應統籌優化東北國有經濟布局。建議把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作為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重要目標,爭取到2025年,國有經濟在推進東北產業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中的作用明顯增強,基本形成以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帶動民營企業發展的新格局。

  首先,優化調整國有經濟產業布局。在產業一體化方面,以提升裝備製造業產業集中度為重點優化國有經濟區域布局,積極引導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提升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其次,優化調整國有經濟區域布局。充分發揮國企國資在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集聚要素等的引領作用,帶動影響社會資本投資和布局,努力建成在東北亞區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圈和與之相適應的產業集群;再次,優化調整國有經濟結構布局。加大國有資本在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公共服務和應急能力建設領域的布局。在此基礎上,重點強化公平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把帶動民營企業發展作為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的重要目標,為民營企業發展開辟新的制度空間,使民營經濟成為推動東北經濟一體化、推動東北振興的生力軍;最後,發揮國資國企在促進東北基礎設施一體化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在區域互聯互通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完善跨省公路、鐵路、航空、海運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東北地區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並構建面向東北亞的開放大通道。

  有效發揮央企在推進東北地區經濟一體化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大央企對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創新領域的投入。從國家層面統籌推進東北國有經濟布局,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支柱產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發揮央企的特殊作用;二是推動央企與地方國企、民企戰略性對接合作。在競爭性領域,引進民營、外資戰略投資者推動國企重組,允許非公有制經濟控股;三是有效推進央地國企資源整合。建議由國務院國資委統籌推進東北地區國有經濟布局工作,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平台作用,有效推進國有資本的跨區域、跨行業整合和布局優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